高考频道 在线提问 志愿答疑 大学排行榜
高考地方站  自命题       统一命题港澳台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场无奈的竞争

2013年06月11日08:41  来源:半月谈网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起跑线”焦虑

  周一18点上围棋课;周三17点钢琴课;周四17点上舞蹈、英语;周六上午9点书法和英语,下午游泳课;周日15点葫芦丝课……这是武汉一所重点小学二年级学生小纪每周的补习课安排。

  尽管儿子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小纪的妈妈最近打算给他再报一个奥数班。在小纪妈妈看来,“小升初”如果想升名校,奥数成绩优秀,录取把握会更大一些。

  和小纪的妈妈一样,大多数家长都有一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希望孩子比别人强。为了这一道起跑线,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让自己背负难以承受的身心之重。

  1节课收费200元,一年48节课9600元,这是武汉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一种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培训班,声称能帮助孩子们应对重点小学的入学面试。尽管价格不菲,许多家长仍趋之若鹜,只盼能为孩子进重点小学增加砝码。

  家住武汉江岸区的黄女士,女儿今年满6岁,9月上小学。一心想让孩子上名校的黄女士,从年初就多方准备,不仅找了许多关系争取名校的面试名额,还将孩子送到衔接班。

  黄女士说,英语班、数学班和围棋班三个班连轴转,让6岁的孩子有些吃不消,常常要到晚上9点以后才能完成作业。“孩子说,老师现在抓得很严,上课回答不出问题,会像上小学那样挨批评和罚站。”心疼孩子的黄女士曾向老师暗示能否少些作业,但老师反问:“你孩子还想不想上名校?为了上名校,哪个家长和学生不抓紧?”

  无奈的从众,无悔的付出,无情的竞争

  热衷名校成为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火爆的主要推手。“现在‘小升初’没有统一考试,竞赛证书就派上了用场,这无疑变相逼着孩子们去培优。”女儿才读三年级的秦女士说,孩子班上同学都培优。

  半月谈记者在武汉青少年宫附近随机询问30位小学生家长,发现22名小学生都身兼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培优班,低年段多以舞蹈、画画、跆拳道等特色班为主,高年段则以奥数、英语、作文等学科班为主,兼带部分特色班。

  武汉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刘洋(化名)今年面临小升初,在学校走廊上,刘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不时还咳嗽两声。“培优从二年级开始,眼镜是三年级戴上的,现在近视有300度。”刘洋的妈妈杨雯说,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名校,自己费心又费钱。

  杨女士拿出账本,给记者晒了一晒去年大体的花费。她在孩子“小升初”上的花费算是最少的,一年算下来1万多元。“这只是培优的费用,还不包括其他与培优相关的吃饭、打车、置备文具等。别看投入不多,我们工薪阶层一年能赚多少呢?”杨女士说。

  在北京,同样因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五道口等地的学区房10万元每平方米,都成为炙手可热的高价抢购品。

  教育界人士认为,在用人单位动辄将211、985高校等作为招聘门槛的现实下,家长想尽办法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学校无可厚非。但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似乎忘了一点,很多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却未能赢在终点。

  一句混账话加剧过度教育

  在我国,千万家长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奉为圭臬,甚至甘受其累,直至酿成苦果仍大梦不醒。这些年,名校学生的极端悲剧性案例不胜枚举,与之不无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认为,目前,情商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短板,不少学生的智力很高,但情商相对低下,性格存在缺陷。

  对此,身兼作家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池莉非常反感,认为“起跑线”理论是缺乏逻辑的混账话。前不久,池莉历时5年创作的长篇叙事散文书《立》上市,深情讲述了她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的经历。基于对当今国内教育体制的质疑,她以自己的方式将女儿教入世界一流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现在我们的教育错大了,已经害了许多孩子。正因为这样,我才写《立》的,我希望至少做父母的,要学会保护自己孩子。”池莉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称:“人生本来就没有统一的起跑线,这是基本常识。既然爱自己孩子,就要先防止自己脑残,要对那些社会流行的伪经典、大话空话假话先过过脑子。”她说,最有效的教育不单是学校教育也不单是社会教育,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从孕育开始,父母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孩子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池莉还说,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没有紧密到事事都管,处处都占满女儿的个人空间。女儿三岁就自己决定请客吃饭的名单,现在依然如此。“她请朋友吃饭,我只做饭就好,别的我不管。她选择大学,自己决定就好,我不干涉。从小到大,我们母女关系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她成年以后,由她决定的事情越来越多。”

  和池莉一样的“中国妈妈”毕竟是少数。专家指出,我国家长的“过度养育”很大程度上缘于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家家都一个”的现状。大多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普遍存在怕孩子学坏、怕孩子生病、怕孩子不成才等紧张心理,所以表现出过于保护、宠爱及期望过高的教养态度。

  走自己的路,让输赢见鬼去吧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别敦荣说,孩子拥有个人选择的权利,任何家长的“成功”经验,都需要科学对待。不能把其他任何看似单纯有效的做法移植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别敦荣说,“起跑线”的论调本来就不具备普遍意义,不能被社会推广和效仿。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从历史看时代转移》一书中说,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找出一条路来。一般而言,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订出大规范,然后就让他们自行发挥,去走自己的路。对孩子寄予无限期望的家长,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孩子的教育,比让孩子们简单赢在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赢得人生的马拉松,笑到最后。

  “我认为人生不是一次短跑,而更像一场马拉松,有很多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却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或者输在了终点上。”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梅志刚建议,家长应转变教育方式,学会聆听孩子心声,关注孩子的独立能力,注重孩子情商开发。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一个健康、美丽的人生更重要。(记者 喻珮 廖君)

(来源:半月谈网)

  新闻排行   重点推荐  
1北大卖猪肉校友谈高考:我那时裸考 现在拼爹
2江苏高考作文作者不确定看到的是蝴蝶(图)
32013年各省市高考试题答案公布 快来给自…
42013年高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山东理科…
52013年高考江苏作文题
62013年高考英语试题(新课标Ⅰ)
7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安徽卷)清晰版
82013年高考数学试题(新课标Ⅰ理科卷)
92013年高考安徽作文题
10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点评
  视频新闻 更多>>>
名师连中国预测2013年高考作文
东北大学招办负责人解读2013年招生
专家解读2013年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西南交通大学招办负责人解读2013年招生
  重点推荐  
·传湖北钟祥考点家长打监考老师 或因学生作弊不成
·网友发帖称捡到高考试卷 造谣者已被依法传唤
·2013年高考山东省各科试题及答案
·“后高考季”的七彩人生:唱K唱到喉咙哑
·看老外们如何写高考作文
·2013年高考浙江省各科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道歉 称不会影响后续评卷
·2013高考不完全盘点:外教试做英语卷大呼“离谱”
·2013河北高考成绩于6月23日左右可查询
·名人高考分数:马云数学考1分 王小丫20分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新东方在线高考天利考试信息网天星教育网中学学科网高考资源网冠华作文网北教恒谦教育网光华鼎力教育学易网
中国教育出版网北京四中网校清华附中网校中国高考招生网江苏招生考试网高考网考试吧精品学习网高校招生杂志
中国教育招生网新浪高考搜狐高考腾讯高考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广网教育中青在线光明网教育中国经济网全品高考网计桥高考志愿网中国招生考试网高考学习网学优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