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太原11月6日电 (记者刘亮明)“这5000块钱真是及时雨,要不真把人愁死了。”说起政府资助儿子上大学的事,山西晋城市巴公镇三家店村农民张建梅热泪盈眶。她丈夫早逝,自己靠着帮人看店卖衣服,培养出两名大学生,家里的经济压力大,“愁得夜里瞪眼睡不着”,是市政府的资助给她摘了“愁帽子”。晋庙铺镇黑石岭村刘先花一家5口人,两个儿子分别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就在一家人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的当口,市政府的资助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家贫而上不起学”、“上学期间遇到困难,政府一定设法帮助解决。”这是晋城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去年,民政部门实施了“金秋助学”活动。今年市政府又出台了《资助家庭困难大学新生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城乡低保、烈士、因见义勇为致贫家庭的学生和残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名学生6000元;城乡低保边缘、因公伤、父母双亡、父母一方残疾、家庭主要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标准为每名学生5000元;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标准为每名学生4000元。
据统计,今年2336名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资助的大学新生,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得到6000元、5000元和4000元的资助金,共计616万元。
|
|
|
|
|
|
|
|
|
(责任编辑:袁勃、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