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山東棗庄:非遺劇目《燈舞心承》閃耀全國高校舞台

2025年06月26日08:30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原標題:山東棗庄:非遺劇目《燈舞心承》閃耀全國高校舞台

在近期落幕的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情景劇展演上,由山東高校師生原創的心理情景劇《燈舞心承》從全國375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大亮點。這部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人燈舞為藍本創作的劇目,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刻的情感表達展現了非遺傳承的時代命題,引發了廣泛關注。

《燈舞心承》的主創張久碩是人燈舞第三代非遺傳承人,來自山東省棗庄市薛城區。人燈舞起源於商周時期,屬於魯南儺文化分支,有著獨特的表演風格,其動作“顛如浪,顫如簧,行如雲,停如牆”,如今,逐漸形成一種粗獷而神秘的魯南本土文化。張久碩從小就深受熏陶,自幼跟隨長輩學習人燈舞。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關注人燈舞,身為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學生的張久碩大膽創新,決定將人燈舞與心理情景劇相結合。

他以自身經歷為靈感創作的《燈舞心承》講述了一名大學生從對非遺傳承感到迷茫抗拒,到逐漸理解、熱愛並主動承擔起傳承責任的心路歷程。創作過程中,張久碩深入挖掘人燈舞的文化內涵,不僅保留了傳統舞蹈的精髓,還創新性地設計了紅面人燈(代表超我)與綠面人燈(代表本我)的靈魂對話,通過戲劇替身技術,細膩展現了主人公內心的矛盾與掙扎。

從劇本創作到舞台呈現,整個團隊經歷了十個月的精心打磨。他們多次深入薛城區及周邊鄉村採風,走訪老藝人,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在編排過程中,團隊嘗試將人燈舞的三代道具同台展示,通過道具的演變映射非遺的傳承與發展。同時,引入榮格心理學理論,構建起“非遺傳承—心理成長”的雙重敘事體系,讓劇目既有傳統文化的厚重感,又貼近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實際。

展演現場,《燈舞心承》憑借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題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和專家評委的高度評價。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指出:“這部作品巧妙地將非遺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以藝術的形式展現了當代青年在文化傳承中的責任與擔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教育價值。”

“我希望通過這部劇,讓更多年輕人看到人燈舞的魅力,同時也關注到當代大學生在文化傳承過程中面臨的心理困惑。”張久碩表示,“非遺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精神的傳遞。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有責任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記者 趙秋麗 通訊員 魏忠富 張琦)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