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解析全球雪豹遺傳結構
2025年05月21日08:38 |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科學家成功解析全球雪豹遺傳結構
記者5月19日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胡義波團隊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該所研究員魏輔文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等國內外多家單位的專家開展了全球雪豹的保護基因組學研究,系統解析了全球雪豹種群遺傳結構及形成原因,闡明了低遺傳多樣性下種群長期續存的生存適應策略。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上。
雪豹是青藏高原及周邊山脈高原生態系統的瀕危旗艦物種,分布范圍涉及亞洲12個國家。
此次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雪豹種群基因組學研究。胡義波介紹,研究人員構建了一隻雌性雪豹染色體級別高質量參考基因組,並對52份樣品進行了全基因組重測序分析,包括雪豹皮張、組織和血液等。
基於全基因組SNP的種群基因組學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劃分為兩大遺傳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其中,北部支系個體主要來自蒙古國、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及中國新疆天山等區域,南部支系個體主要來自中國西藏、青海、四川和甘肅等地。
種群演化歷史分析顯示,自約70萬年前至1萬年前,雪豹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兩大支系均在末次盛冰期經歷了嚴重的種群瓶頸。種群分化模擬結果顯示,兩大支系約於2.5萬年前分化,這一時間與末次盛冰期時間基本一致。
基因組水平評估發現,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組雜合度和種群遺傳多樣性較低,這些特征與其演化歷史及較小的有效種群大小相吻合。
“盡管雪豹種群面臨極低遺傳多樣性和較高近交水平的風險,但歷史上的種群瓶頸和近交有效清除了強有害突變,從而有助於維持其種群生存和長期續存。”胡義波表示,該研究深化了對雪豹遺傳演化潛力和適應性演化的理解,為制定科學保護策略提供了依據。(實習記者張添福 記者王菲)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