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
李春明:讓職業院校成為人才“蓄水池”和產業“助推器”

2025年是教育強國建設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人民網教育頻道聯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共同開展策劃,推出“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欄目,邀請高等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暢談思考體會、凝聚發展共識。
“通過產教深度融合、評價體系革新、辦學能力提升等系統性工程,職業院校將成為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才‘蓄水池’和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在第63屆高等教育博覽會 建設教育強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論壇即將舉辦之際,長春汽車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春明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李春明認為,職業院校的改革需以動態適配、前瞻引領為目標,既要緊跟產業變革趨勢,也要主動塑造未來技能需求。
推進職業院校改革 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適配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完善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配機制。李春明表示,這對職業院校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結合當前產業發展趨勢和政策導向,他建議從六個方面推進職業院校改革:
一是構建產教融合新生態,強化校企協同育人。職業院校需通過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建立,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精准對接。二是動態調整學科專業,增強人才培養前瞻性。職業院校需依托區域經濟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台,定期分析產業需求變化。三是深化評價體系改革。突出實踐能力導向,引入企業參與考核,建立以技能水平和崗位貢獻為核心的專業評價標准。四是提升關鍵辦學能力,打造特色化發展路徑。五是推動職普融通,拓寬學生發展通道。六是用好職教政策,營造多方協同發展環境。
探索高質量發展 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做出全面戰略部署,要求“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李春明介紹,為了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長春汽車職業技術大學主要從六個方面深入探索:
一是創新辦學體制,政企共建共管構建發展新格局。長春市政府與中國一汽構建“雙元主體”辦學體制,形成“有組織教學、有組織科研、有組織服務”的汽車產教融合生態系統。二是重構培養體系,打造“紅旗工匠”自主人才培養新范式。三是鍛造師資隊伍,校企一體打造工匠之師新高地。四是創建融合學院,教、培、產、科一體培育發展新動能。與中國一汽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智慧汽車產業學院等六大產業學院。五是創新基地模式,校廠耦合打造實踐育人新平台。與龍頭企業共建140余個實訓基地。六是塑造國際品牌,教隨產出開創國際發展新路徑。
“面向汽車產業發展新生態,學校將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向著行業性、開放式、創新型一流職業技術大學的建設目標奮進,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貢獻職教力量。”李春明表示,作為東北首個公辦職業本科高校,長春汽車職業技術大學肩負“服務汽車產業升級,助推東北振興”使命,堅持職業教育類型定位,不斷探索實踐,走好職業本科高質量發展之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