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布AI智能體“園藝實驗小助手”
實驗室有了24小時“管家”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推出了專門為實驗室設計的AI智能體——“園藝實驗小助手”。這一舉措讓人工智能從工具轉變為科研伙伴,為AI智能體在實驗教學、科研與管理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園藝實驗小助手”由該校園藝學院園藝科學研究中心團隊歷時8年自主創建,填補了AI智能體在實驗室管理相關領域的空白。
在傳統實驗室設備管理中,精密儀器各具特性,學生操作時常出現問題,比如酶標儀數據不穩定、熒光顯微鏡看不到圖像等,每個故障都需要現場排查,管理員常常分身乏術。針對這些問題,2017年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科學研究中心實驗總師張靜帶領團隊設計了二維碼管理系統,該系統涵蓋儀器信息、原理、操作步驟、應用實驗以及最新科研進展等內容,促進了實驗室大型儀器和危化品的規范化操作,讓實驗操作更加便捷高效。
2024年,研究團隊將人工智能新技術應用於二維碼管理系統。張靜表示,團隊對比測試了不同的人工智能平台,最終建立了基於深度求索(DeepSeek)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AI智能體。其內容包含儀器功能應用、故障管理、最新科研進展、專屬知識庫、危險化學品快速識別等,使智能體從“機械應答”升級為“場景化問題解決專家”。
AI智能體“園藝實驗小助手”首次應用於“化學品整理”“安全檢查模擬”等課程,便受到學生好評,在科研實驗中的應用也展現出顯著優勢。
康雄偉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他回憶道:“有一次,我在實驗室使用熒光顯微鏡時,系統突然崩潰。我通過智能體模糊描述‘屏幕亮但進不去系統’,智能體便精准定位到轉換器卡槽故障,並引導我在3分鐘內解決了問題。”
目前,“園藝實驗小助手”24小時在線,師生可以掃碼使用。它為校內外師生提供76台(套)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相關信息、4000余個設備常見問題知識庫,同時涵蓋2787種常用化學試劑使用說明,以及相關國家法規、校規校紀、教育部高校安全檢查規范等內容。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實驗室安全與條件保障處處長張朝陽表示,“園藝實驗小助手”重構了實驗室生態,實現從“人找知識”到“知識找人”的轉變,真正做到了“問題不隔夜,實驗不停擺”。該模式有望在全校推廣,為學校有組織科研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撐和服務保障。(通訊員 付文婷 記者 王禹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