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
葛道凱:扎根中國大地 全面匯聚教育強國建設合力

2025年是教育強國建設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人民網教育頻道聯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共同開展策劃,推出“建設教育強國”系列訪談欄目,邀請學會系統院士、科學家、高等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暢談思考體會、凝聚發展共識。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印發,進一步明確了教育強國建設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我們必須提高政治站位、狠抓貫徹落實,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以質圖強、以治促強,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舉辦期間,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葛道凱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談到。
踐行科學的教育理念,積極應對新形勢新挑戰
葛道凱認為,當前,教育事業在國際環境、經濟發展、技術變革、人口結構、教育發展階段和對象多個方面都在經歷格局性變化,需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科學的教育理念。
“從技術變革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教育革命,人才和科技國際競爭空前激烈,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趨勢越來越顯著。”葛道凱表示。
他同時談到,從教育發展階段看,我國教育正處於以高質量為主要特征的發展階段,教育日趨多樣化、個性化、終身化、國際化。從教育對象看,“00后”“10后”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信息來源更多、知識面更寬、思想更加活躍,價值追求也更加多元。
“我們所要建成的教育強國,首要應體現在科學教育理念的普遍確立上。”葛道凱呼吁全社會都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人才成長規律,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屬性”和“六大特質”,積極倡導適合的教育,充分尊重各類人才的不同稟賦,搭建個性化、多樣化的成長成才路徑,以更加科學的思路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全面深入調查研究,扎根大地辦好教育
“當前,教育綜合改革進入‘深水區’,很多擺在現實面前的許多新問題、新矛盾不斷出現,而我們沒有現成的答案。”葛道凱表示,要全面深入調查研究,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他談到,如果僅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缺乏調查研究和實踐探索,則會出現理論和實踐“兩張皮”“空對空”的現象。建成教育強國,務必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立足中國大地、基於中國實踐。
葛道凱表示,需要弄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邏輯起點在哪兒,想明白開展教育實踐探索的主攻方向,解決好中國特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理論和現實關系,確保制定的各項政策、推進的各類改革,都符合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符合經濟社會建設的需要、符合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團結協作,全面匯聚教育強國建設合力
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黨委政府的統籌組織,也需要全社會發揮聰明才智、貢獻智慧力量。葛道凱表示,要努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面匯聚教育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
他認為,在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下,要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最大限度把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匯聚起來。
葛道凱同時呼吁,希望各級各類協會學會、研究機構充分發揮學術研究、決策咨詢、建言獻策等作用,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教育的生動局面,共同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應有之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