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縱橫)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引發網友關注和討論。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如何平衡教育資源,將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好,值得我們思考。
鄉村小規模學校通常指生源不足100人的鄉村小學和教學點。近年來,隨著農村出生人口減少以及學齡人口向城鎮集中,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量呈下降趨勢。為適應學齡人口流動趨勢,鄉村學校布局迎來了新的調整,也就是“撤點並校”。撤銷生源數量少的小規模學校以及“空心校”教學點,同時將學生“合並”到周邊鄉鎮或縣城學校上學,可以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規模化辦學。但隨著“撤點並校”的推進,一些新的問題出現,亟待我們關注和解決。
不可否認,鄉村小規模學校學生人數少,師資配置、硬件設施相對薄弱,單論教學質量,確實很難和城鎮學校相比。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鄉村小規模學校有其存在必要。不少鄉村學生對鄉村天然的田園條件、熟悉的老師同學等,有很強的情感依賴,再加上在農村有父母或親人的陪伴和輔導,他們更願意就近入學,去距離較遠的學校上學並非最佳選擇。另外,孩子就近上學對不少農村家庭來說,省去了租房等支出,減輕了經濟負擔。不難發現,如果推進“撤點並校”隻求速度、不顧實際,就會違背教育的本質和初衷,導致這項本是“為孩子好”的事情不能盡如人意。
對於城鎮學校來說,如果農村生源大量涌入,而教育資源建設又跟不上學生流入速度,難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城鎮學校教學資源和場地有限,生源大量擴容后會對教學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加強師資力量,而宿舍、食堂以及各類硬件教學設施都要隨之改造提升。由此可見,“撤點並校”的關鍵不僅在於“撤”的過程,更在於“並”后的建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既回應了當前鄉村教育的難點,也蘊含了對於“撤點並校”的要求,可以說正當其時。落實好這項政策,要從“必要”和“辦好”入手。
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必要”的含義。“撤點並校”不是一方的事情,牽涉到農村家庭、鄉村學校等多方主體的利益。在決定是否有必要“撤”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孩子的上學路程、求學意願、家庭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充分衡量小規模學校撤銷利弊。對於有必要保留的學校,要根據生源情況進行教育資源的優化調整﹔對於確有需要撤銷的學校,要解決好鄉村學生的流向問題,將撤校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要解決“辦好”的問題,讓留在鄉村的學生“有人教”“教得好”。當前制約鄉村學校教學質量的一大痛點是鄉村教師的流失。要留住鄉村教師,必須實打實地對鄉村學校加大投入,從職稱評定予以傾斜等方面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用職業價值感和幸福感留住鄉村教師的心。也要看到,鄉村小規模學校與鄉鎮學校相輔相成,因此,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有必要統籌好兩類學校的建設,均衡教育資源布局,讓學生既能在家門口享有高質量教育,又能在鄉鎮學校獲得更多優質教育資源。
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從這個意義來說,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不單單是為了留住琅琅讀書聲,傳承鄉村的教育和文化,更是為了留住人氣和活力,為鄉村的未來提供更多可能。
(摘編自《農民日報》,原題為《鄉村小規模學校,必要的要辦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