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培養創新意識 挖掘發展潛力

——高校“雙創”教育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2025年03月19日08:32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培養創新意識 挖掘發展潛力

創新創業(以下簡稱“雙創”)教育已成為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健全創業支持體系提升創業質量的意見》。意見提出,完善普通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創業教育體系,推進課堂教學、科研實踐、幫扶指導緊密結合,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這為高校“雙創”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為何要在高校推進“雙創”教育?高校“雙創”教育現狀怎麼樣?如何推動“雙創”教育實現提質發展?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日前與相關專家進行了交流。

搭建自我展示舞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其中,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正是“雙創”教育的重點。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王洪才指出,開展“雙創”教育的目的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會探索、勇於實踐,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對於學生而言,“雙創”教育無疑為他們搭建了一個自我實現的舞台。“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們很少有獨自探索的機會。”王洪才表示,開展“雙創”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幫助他們挖掘自身發展潛力、探索自身能力的平台。“在基礎教育階段,不少學生認為,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就能實現自我價值,這種觀念並不利於學生的自我發展。‘雙創’教育要做的,是將學生從被動狀態轉變為主動狀態,讓學生真正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他說。

“雙創”教育的另外一個目標,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例如,曾經我們評價人才的標准是看他是否具有淵博的知識,如今知識淵博已不能滿足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王洪才認為,“雙創”教育通過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新意識,使得知識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所用,最終服務社會。

“可以說,‘雙創’教育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為學生、高校、社會之間搭建了實現良性互動的橋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講師孫宇指出,在“雙創”教育的探索中,高校開始有意識地改變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升創新競爭力。“這種轉變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升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對高校自身發展大有裨益。”他說。

轉變人才培養思路

“曾經,部分家長和學生認為讀了大學,日后便可‘高枕無憂’。這使得部分大學生缺少職業規劃意識。”王洪才介紹,就業環境的變化,讓大學生的未來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大學生需要積極謀劃自己的發展道路。大家也逐漸認識到,必須轉變就業觀,從被動就業走向主動就業,甚至是主動創業。

在這一背景下,“雙創”教育的探索逐漸展開。1999年,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全國學聯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首屆“挑戰杯”和訊網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北京成功舉辦。此后,“挑戰杯”系列賽事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如今,它已成為我國“雙創”教育領域的頂尖賽事。

“不過,要防止‘雙創’教育浮於表面。”王洪才指出,不少學校仍將“雙創”教育視作一種活動導向的教育模式,這難免會影響學生參與“雙創”教育的積極性。

“這也導致不少高校形成了不太科學的‘雙創’教育模式。”孫宇指出,部分高校將“雙創”教育簡化為競賽輔導或選修課“拼盤”,未與專業課程形成有機融合。這使得學生很難有機會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

此外,不少學生將參與“雙創”教育相關活動視為履歷評優的“加分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雙創”教育的實施效果。孫宇認為,一些學生受“速成創業”觀念影響,片面追求商業計劃書包裝或融資技巧,忽視技術積累與社會價值,存在為獲獎而創新的功利化傾向,這不符合“雙創”教育的宗旨。

“不少高校在‘雙創’教育的師資配置方面明顯不足。”孫宇表示,目前,兼具理論素養與產業經驗的“雙創”導師嚴重短缺,多數教師缺乏創業實戰經歷﹔而校外企業家導師因時間、地域限制難以深度參與教學,導致課程內容偏理論化。“要想做好‘雙創’教育,高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說。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

對於許多剛入學的本科生來說,創新創業看似遙不可及,但創新創業精神卻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必備素質。

對此,孫宇認為,高校需進一步擴大“雙創”師資隊伍,應當讓真正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人通過言傳身教,提升學生“雙創”技能。“一方面,高校可鼓勵教師赴企業挂職鍛煉或自主創業,培養更多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師﹔另一方面,高校也可嘗試完善企業家導師認証體系,通過‘雙聘制’讓更多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專家,深度參與課程設計。”他說。

在課程設計方面,王洪才認為,應精簡相關課程,通過以問題為導向的課程設計來幫助學生建立創新思維和自主意識。此外,高校還可探索項目制課程體系,讓學生主動探索並解決問題。

孫宇補充說:“高校可以嘗試構建‘雙創’課程體系。在學生的培養方案中,高校不僅可以設計專門的課程模塊,還可以將‘雙創’內容深度融入專業課程。甚至可以通過校際聯動的項目制課程,探索協同式‘雙創’教育。”

“要想做好‘雙創’教育,僅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孫宇認為,做好“雙創”教育的重要前提是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讓學生可以放開手腳,主動探索。

“‘雙創’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希望通過發明創新和自主創業,學生能夠找尋到自己的潛在成長方向,發掘出自身的價值。隻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方可實現‘雙創’教育的價值。”王洪才說。(實習記者 夏天一)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