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我在浦東做新藥(千行百業看海歸)

——訪留加博士陳庚輝

本報記者 孫亞慧
2025年02月13日08: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加拿大創業期間,陳庚輝(中)、韋伯斯特和李建雄(右)在觀察細菌培養皿。
  受訪者供圖

  作為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集聚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得益於創新創業生態優良、產業鏈條完整、人才資源匯集等多方面優勢,創新成果正加速上市。隨著當地創業孵化體系的優化升級,上海張江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前不久,留加海歸陳庚輝創辦的上海澤德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團隊自主研發的兒童濕疹全球新藥澤立美乳膏已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批准,用於治療2歲以上兒童和成人特應性皮炎(濕疹)。這是張江生物醫藥產業的一個縮影,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藥從中國誕生,服務全球范圍內的患者需求。

  “老兵”再出發

  創業這條路上,陳庚輝算名老兵。

  此次推出的新藥是他來到上海張江后打響的“第一炮”。在此之前,他曾在加拿大創業,回國后也曾創辦過公司但最終離開。

  “澤立美乳膏是具有全新作用機制和靶點的非激素類外用藥,也是全球首個被批准用於2歲以上兒童與成人特應性皮炎治療的芳香烴受體(AhR)調節劑。”陳庚輝言語中透著自信,這款藥物在中國獲批20天后,美國FDA也批准了該類藥物同一適應証的上市申請,標志著中國AhR創新藥研究領域走在了全球前列。

  研究了近30年藥,這一刻他覺得很提氣。

  20世紀90年代,正在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的陳庚輝,與團隊成員一起從一種土壤線虫的共生細菌代謝產物中分離出一種芪類小分子化合物。根據其生物學活性,該化合物最終被用來研究治療銀屑病。

  民間常將銀屑病稱為“牛皮癬”。作為慢性皮膚性疾病,銀屑病容易反復發作,較難根治。過去,治療銀屑病的外用藥主要為糖皮質激素、以卡泊三醇為代表的維生素D3衍生物。“卡泊三醇被發明后,大幅提升了使用效果,因此,維生素D3衍生物在當時甚至一度成為非激素用藥的‘金標’,但它的使用也有潛在副作用。”陳庚輝說。

  會有副作用更小的方案以供選擇嗎?

  彼時,沿著前人思路,陳庚輝也曾想過將發現的化合物制成體內用藥,但在隨后研究中他發現,藥品在進入人體后會被很快代謝,難以發揮出理想效果。

  如何解決代謝障礙?

  陳庚輝說,轉念一想,代謝快意味著系統的暴露量低,產生副作用的可能性或許會變小。團隊成員一拍即合——將這款藥改為皮膚外用。

  新藥研發路漫漫

  談起這條創業時間軸,陳庚輝對一個個節點記憶猶新:

  1999年,陳庚輝與同窗李建雄及其導師韋伯斯特正式在加拿大創立公司,拿到本維莫德的專利批件,開始對其進行研發。一年后,陳庚輝回國前往深圳創辦藥企,在中加之間同步開展研究。

  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給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帶來一場巨大挑戰,有更多海歸開始將目光投向新藥研發。那一年,陳庚輝40歲,他開始認真思索全面回國發展。一方面,留學生回國創業的潮涌令他非常興奮﹔另一方面,常年於兩國間奔走,游子的疲憊感時常襲來。他在等一個時機。

  新藥研發,長路漫漫。2009年,在陳庚輝首次創業的第10個年頭,他拿到了本維莫德在中國的藥物臨床批件。那一年,他離開加拿大,全身心回國創業。

  回國創業伊始,做研究員出身的陳庚輝經歷過身份轉變的“陣痛”。“做研究和帶領團隊創業很不一樣。在國外,藥物研發是一場‘馬拉鬆’,常常是一隊人馬做一小段再交給下一隊。但創業是不一樣的,創業團隊要一口氣自己跑完這場馬拉鬆。從發明創造到臨床檢驗,從找專家到找資金,凡事都需要學習,好在做科研出身的團隊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學習能力強。”陳庚輝樂呵呵地說。

  從2009年到2016年,陳庚輝埋頭扎進了臨床試驗,他邀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擔任本維莫德臨床試驗的牽頭人,合計超過1200例患者參加了總共三期的臨床試驗。

  2019年夏天,在“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持續支持下,本維莫德經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人生度量裡,10年足以滄海桑田。兩個10年一晃而過,做藥人甘之如飴。

  加大創新投入

  如今,“三次創業”的陳庚輝換了身份,也換了城市,但創業者身上那股闖勁沒變。

  這一次,陳庚輝帶來的新藥在2023年12月完成上市申請受理,2024年1月納入優先審批,當年11月即獲批上市。如此短的時間內成功獲批,得益於藥審改革,也得益於越來越成熟的生物醫藥創新大環境。

  回國創業多年,陳庚輝輾轉多個一線城市,最終,成長在湖南的他決定留在南方,在上海開啟自己創業之路的下一篇章。“這裡營商環境很好,同時很關鍵的是資金和人才匯集,這都是關系新藥研發成敗的重要方面。客觀來說,這裡的用人成本很高,但我們來得值。”

  根據去年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藥械10強超過2/3、全國醫藥百強企業超過1/3在上海張江布局。集結生命科學全產業鏈創新服務資源,當地正持續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助力創新成果涌現。

  創業生態不斷完善,海歸可以更好輕裝上陣,繼續出發。“我們會繼續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希望能推出更多新藥、好藥以造福患者。”陳庚輝說。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