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本科畢業考核不再“唯論文”帶來哪些新變化

2025年02月11日08:1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本科畢業考核不再“唯論文”帶來哪些新變化

整個寒假,大四學生劉洋一直忙著為下學期開學要提交的畢業論文“加班加點”。他的選題是長期關注的“數字游民群體”,雖然積累了很多素材,但寫起來並不輕鬆。

近日,北京郵電大學公布該校《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其中提到該學年首次開展本科團隊畢業設計(論文),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學科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此前,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出台規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以簽約作者身份在知名網絡文學平台完成的作品,可以代替畢業論文申請畢業資格﹔溫州大學鼓勵本科生用創業成果代替畢業論文﹔浙江農林大學允許本科生以參加“互聯網+”和“挑戰杯”大賽獲得國家級二等獎或銀獎以上的成績,代替畢業論文。網文、競賽作品、團隊小組作業……本科生畢業考核方式日益多樣化,這些作品的完成質量能否和畢業設計(論文)直接畫等號?學生應該如何應對新變化?面對畢業考核多種方式,學校又該如何把好出口質量關?

學生學術能力和水平將有多種呈現方式

記者梳理信息發現,早在2011年,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便發布了《畢業設計(論文)多樣化實施辦法》。據該辦法,本科畢業生可選擇學科競賽獲獎、發表學術論文、出版著作、學生科研項目立項並結題的結題報告等作為畢業論文參加畢業答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近日也出台相關規定,學生在校期間若有學科競賽獲獎(以論文或設計或研究報告的形式)、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且作品內容能反映其專業能力,以專業知識的應用為主,有一定的綜合性,並能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即可替代畢業設計(論文)。

邁出改革步伐的高校越來越多。分析上述現象,全國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評審專家庫專家、陝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處副處長馮加漁認為,鑒定學生的學術能力和水平,畢業論文適用更廣、難度更小,仍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網文作品、創業成果屬於實踐成果,如果是個人獨立按要求完成,能夠反映本科生在寫作、創業等方面的真實水平。此外,人文社科類專業可以用調查報告、學術著作,理工科類專業可以用專業競賽成績、創新發現來鑒定學生的學術水平。

“採用何種畢業考核形式,應當依據學校辦學類型和人才培養定位來定。例如,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可以用實踐成果、職業本科高校可以用高水平技能大賽成績來鑒定學生是否達到畢業要求,而研究型高校更適宜於要求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馮加漁說。

天津大學教務處處長何芳介紹,在加強畢業設計(論文)規范的同時,天津大學通過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跨學科新工科畢業設計(論文)等多種形式,實現創新教育全覆蓋,鼓勵學生深入實踐創新性項目、主動承擔或參與創業項目及校企合作科研項目。“近年來,跨院系、學科的新工科畢業設計(論文)創新發展了畢業設計(論文)固有模式,學校自2021屆本科畢業生起試點新工科畢業設計與研究項目,跨院系、跨學科畢業設計(論文)模式持續深入,2024屆認定46項新工科畢業設計,覆蓋21個學院255個課題。”何芳說。

她表示,當前不同高校依據學科特色調整本科生畢業論文形式的做法,是基於各自校情與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進行的改革探索,但無論採取何種畢業認証方式,都要充分體現高校的辦學定位和水准,都要實現對學生的高質量培養,都應堅守相應標准。

畢業論文的專業性、規范性、科學性更加突出

高校關於本科生畢業考核方式多樣化的相關政策甫一出現,便有評論認為,這意味著本科畢業論文有可能被取代。

對此,馮加漁認為,相較於網文、創業成果等形式,畢業論文的專業性、規范性、科學性更加突出。採用畢業論文作為考核形式,是國際高等教育通行做法。“部分高校本科生畢業考核方式多樣化的嘗試,是適應社會多樣化發展、培養多樣化更加豐富類型人才的應有之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畢業論文將被取消或被替代。即便有高校做了調整,網文、創業成果等實踐成果也只是畢業考核的備選項,不是唯一項。”馮加漁說。

此前,關於本科生畢業論文曾多次引發討論。馮加漁認為,這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目前本科生畢業論文集中寫作時間是在大四上學期。從學生角度來看,標准高、任務重、要求嚴,加之此前缺少相關經驗,畢業實習、課業學習、求職擇業等多種事務交織,要在短時間內寫好論文需下苦功夫。從指導教師角度來看,由於本科生投入精力有限、研究論証能力和學術寫作水平普遍不高,導致指導過程比較艱難,往往有力不從心之感。”

談到本科生畢業論文,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蔡丹君認為:“有一種聲音說,本科生不需要寫論文,因為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要走學術道路,實際上,這種對本科生科研能力沒有期待的心態十分功利。做科研、寫論文能展現一個人的學術能力和邏輯水平發展進步的歷程,因此,不是隻有走學術道路的人才需要寫論文。”

“當看到學生的論文時,我們會發現不少學生缺乏指導。一些學生不知道怎麼讀書、不知道怎樣找資料,也不知道怎樣展開研究。當一個孩子已經習得性無助的時候,很容易無所適從。而在不少老師的工作排序中,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都排在比較靠后的位置。”蔡丹君說。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以長遠眼光看孩子的成長,畢業論文這個環節其實是學生人生中具有轉折意義的時刻。他們為當下做總結,為未來做展望,十分有意義。因此,指導畢業論文應成為高校老師的重要職責之一。”蔡丹君補充。

健全本科生培養質量全過程管理機制

日益多樣化的畢業考核方式,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雖然不同高校在本科生畢業認証(或考核方式)形式方面呈現出多樣化趨勢,但人才培養質量標准是必須堅守的紅線。”何芳介紹,天津大學重視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管理,實行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過程管理,將質量檢查貫穿從選題到答辯的全過程,包括:100%院級審題、100%院級開題檢查、10%校級抽檢開題情況,旨在保証學生選題的創新性、真實性和必要性﹔院—校兩級中期檢查,確保指導教師指導到位,學生認真開展研究,其畢業設計進展符合預期﹔論文提交后,100%論文查重、10%院級抽檢、5%校外盲審﹔論文答辯抽檢督導、復審評估。

“學生畢業后,天津市教委還通過全國本科畢業論文抽檢信息平台,開展不低於2%的上一學年度已授予學士學位論文的抽檢。通過上述過程管理與質量檢查,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得到有效保証,自2021年教育部施行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抽檢工作以來,天津大學全日制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抽檢合格率100%,2024年首次公布抽檢優秀結果,天津市27篇評分在90分以上,天津大學獨佔12篇,高居榜首。”

而如何加強本科生出口關的質量管理,是更大的課題。

對此,馮加漁給出建議:根據學校辦學類型定位和人才培養定位,厘定適切的培養規格、確立相應的畢業考核辦法,並及時調整課程體系,增設與畢業考核辦法對應的課程,如論文寫作指導、網文寫作指導等,加強對學生的過程性學習指導。同時,建立健全本科生培養質量全過程管理機制,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為本科生配備導師,實施四年一貫制指導,設立中期考核環節,強化第三方評價,嚴格畢業標准和學位授予標准,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記者 楊颯)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