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立德樹人新格局 培養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出全面系統部署。建設教育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聚焦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核心課題,以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為牽引,加快構建立德樹人新格局,著力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努力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
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必須高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就精神之魂。
要精研深悟理論真諦,著力深化黨的創新理論的體系化建構和學理化闡釋。重點研究我們黨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的原理性理論成果,把握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在深學細思中感受真理偉力、筑牢信仰根基。深入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深刻揭示蘊含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引導學生在融會貫通中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容體系。
要充分彰顯真理力量,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全面提升黨的創新理論的宣傳教育質量。一方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和人才優勢,協同相關部門力量,著力推進教學資源開發和教學方式方法創新,統籌開展統編教材、配套課件、示范講義、集體備課、實踐研修、研究闡釋等工作,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由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教學體系轉化。另一方面,在講深講透講活上下功夫,透過馬克思主義魂脈講清楚理論的原創性貢獻,透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講清楚理論的民族性特質,找准學生的理論興趣點、興奮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內容轉化,充分利用不同載體和形式,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論述有機融入各類宣傳教育,健全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路徑,常態化開展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宣講巡講,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不斷增進黨的創新理論對青年學生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導學生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不斷增強思政引領力,推動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質,以確保教育強國建設正確方向,匯聚教育強國建設磅礡偉力。
要充分發揮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關鍵作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構建高質量的課程體系、內容體系、話語體系,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主渠道”與“主陣地”同向同行、同頻共振,推動學校思政課內涵式發展。
要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全面把握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改革創新的本質內涵和實踐要求,加強對不同學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分類指導與精准施策,把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任務要求貫穿大中小學各學段,構建一體貫穿、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推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高效、整體優化、協調發展。
要運用好實踐育人大課堂,從課程建設、內容設置、目標分解、方法創新、考核評價等方面著手,推動思政“小課堂”與實踐“大課堂”相銜接,推動價值引領、實踐體驗、環境營造各環節相貫通。通過落實學分認定、納入教師工作量等方式,引導學校領導干部、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擔任學生社會實踐指導教師,推動形成師生同學、同研、同講、同行的生動局面,與部隊、企業、社區、鄉村等單位結對共建,匯聚校地、校企、校校育人合力,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要大力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緊緊圍繞涵養高尚師德師風、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著力以教育家精神鑄就師魂、增強師能、建優師范,打造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為加強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
塑造立德樹人新格局,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聚焦全面發展這一關鍵要求,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提升立德樹人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要明確德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首要地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鑄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各環節,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不斷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
要在智育基礎上,加快補齊體育、美育短板。充分發揮體育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推動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動知識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健全完善體育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增加體育鍛煉場地設施供給,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運動習慣,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充分發揮美育潛移默化、浸潤人心的作用,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發掘優質美育資源,豐富拓展美育的維度和內容,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要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新趨勢,聚焦新質生產力和新發展理念,拓展和豐富勞動教育內容,創新勞動教育方式,因地制宜加強勞動教育的整體設計與內容供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養成良好勞動習慣,不斷提升勞動能力和素養。要堅持點面結合、統籌推進,將“五育”並舉有機融入學生成長全過程、教育教學各環節、“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各領域,切實以立德樹人新格局為學生全面發展培根鑄魂、奠基賦能。
(作者:李忠軍,系東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