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長安大學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實,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多措並舉打造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積蓄了磅礡的奮進力量。
堅持以服務國家為最高追求,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政治靈魂。學校全力服務交通強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碳”等國家重大戰略,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一大批教師作為科技創新生力軍,在超級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國之重器”港珠澳大橋、“全球空港新標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中深度參與科技攻關。湯中立院士提出的“小岩體成大礦”理論,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了理論支撐﹔李佩成院士通過“三水理論”再造山川秀美大西北,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實踐路徑﹔彭建兵院士領銜啟動的“宜居黃河科學研究計劃”,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証,筑牢教師信仰高地。“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鮮明品格。學校始終加強黨對教師工作的全面領導,成立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師德建設委員會,不斷完善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體制機制,在教師准入、考核、評聘、評優等工作中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准。出台實施《長安大學“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行動年”工作方案》《教職工榮譽表彰體系實施辦法》等制度文件,舉辦“師德師風宣傳教育月”“思政大課堂”“師德大講堂”“國情大研修”系列活動,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近年來涌現出一批全國模范教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陝西省教書育人楷模、陝西省師德標兵等先進典型,助推學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使命呈現。學校以“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為牽引,堅持“五育”並舉,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持續打造“十大育人”特色品牌,“傳承紅色、堅守本色、強化特色”的育人改革與探索已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基本理念和行動自覺。主動面向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聚焦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關鍵環節改革創新,構建“現代”“強基”“融合”“未來”“國際”五大人才培養模式,系統優化交通類人才培養矩陣,強化交通類人才培養契合度,引導學生自覺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強國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
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強大動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是教育家精神的必然要求。學校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大力推進“人才強校”戰略,著力構建人才“引育用留”一體化推進工作格局。聚焦學科建設布局和重大任務需求,創新以才引才、合作引才、“大師+團隊”式引才、特色學科影響引才等方式,優化“精准化引進、梯隊化培育、柔性化使用”三位一體選才育才用才生態。深入實施“長安學者”人才支持計劃、“青年英才引進計劃”“優秀青年人才培育計劃”等,引進和培育杰出人才、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及青年學術骨干。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潛心育人、潛心科研的育人氛圍。深化評價體系改革,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破五唯”與“立新標”並舉,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環境。
堅持以仁愛之心為思想引領,鑄就高尚師德之魂。“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情懷。學校深入推進陝西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實施“名師引領計劃”“青年教師科研提升計劃”等,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特等獎。積極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行業思政”育人體系,打造“課堂融通、平台融匯、師生融合”三位一體的行業特色高校“大思政課”育人模式。推出“紅色經典影視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案例庫,打造“紅色”思政金課﹔開設《交通強國》《地學人與國土文化》《綠色建筑與人居環境》等,打造“藍色”行業思政課﹔將“鄉村振興”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打造“綠色”思政實踐課。
堅持以報國傳統為文化底色,厚植家國天下情懷。“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宏大格局。學校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不懈探索實踐,形成了“弘毅明德、篤學創新”的校訓和“自強不息、求真務實、團結奮進、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將報國傳統與大學文化內化為廣大師生的價值基因和精神動力,建設起了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學術精湛、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培養了30多萬德才兼備、本領過硬、勇於擔當的長大學子,畢業生主動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45%以上扎根西部,65%以上投身重點行業、重要企業和重大工程。學校充分發揮國際交通人才培養優勢,打造“國際工程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留學長大-海外辦學”多元立體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持續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