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讓每節課都有回響

——湘潭市借數字化轉型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

2024年08月30日15:40 |
小字號

市學科融合創新名師工作室湘機中學工作站站長曹圓龑分享“人工智能課堂觀察”主題研修案例。(記者 歐陽天 攝)

湘潭市學科融合創新名師工作室湘機中學工作站站長曹圓龑分享“人工智能課堂觀察”主題研修案例。(記者 歐陽天 攝)

舉手239次,學生話語佔比60%,師生行為轉化率44%,學生行為佔有率64%……剛上完《芙蓉樓送辛漸》這節語文課,雨湖區九華和平小學教師唐姿立刻回到辦公室查看新鮮出爐的課堂反饋報告,回顧自己的課堂教學切片,分析各個維度的課堂數據,思考數據背后的教學思維。

這一幕場景,在該校引入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后,每天都會反復上演。這種“錄課—反饋”的新型教學機制正在全市大力推廣。這一教學反饋機制將給湘潭市中小學教師提高課堂效率提供強大推力,促進教師快速成長。

“切片式”剖析教學

助力打磨優質課堂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下階段我們將繼續使用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促進思維型教學的發展。”唐姿介紹。2017年,九華和平小學整體引入“學思維”活動課程,希望通過思維型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中思、思中學,積極主動思考、提問、總結,做知識課堂的主人。思維型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傾聽、思考、發現問題,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潛能。

如何有效引導學生思考?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給了唐姿很多啟發。“我每次都會關注課堂反饋報告中的提問類型,根據報告中的提問建議,我的課堂會設計一些讓學生動腦、運用自己思維能力去解決的高階提問。”唐姿說。自去年5月開始使用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以來,她已連續錄制、分析自身課堂100余節。該系統作為唐姿的“小助手”,幫助她抓取課堂中的內容細節進行細致分析。聚焦“課堂提問水平提升”這一方向,唐姿已經總結出自己的教學方法論,並積極與同行分享。

上學期,唐姿參加完雨湖區小學語文素養大賽后說:“當我回顧課堂切片時,發現我在向學生提問時喜歡亂走動,這些習慣性的小動作其實都是優質課上的大忌諱。我應該在提問題時停下來,讓孩子把關注點落到我身上。課堂智能反饋系統能夠讓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課堂實錄,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幫助打磨優質課堂。”

科學研判教學數據

助推課程質量提升

“教師使用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之后,開始對教學背后的數據感到好奇。課堂的基礎數據和分析讓教學、教研都能夠有據可循,喚醒老師向上生長的需求。”暑假期間,作為市學科融合創新名師工作室湘機中學工作站站長,曹圓龑從設置課堂焦點反思單開始,引導該校教師基於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對課堂生成的報告進行自我指導。

“起初,老師們對系統中呈現的數據有‘好數據’‘壞數據’的理解。”曹圓龑說,有教師認為,課堂中高階認知問題所佔的比例越大,數據越“好看”。但在教學中,學生思維難以跟上教師問題,導致整節課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湘機中學從今年3月開始採取搭建集中研討平台和開展課堂反思示范兩大舉措,讓教師共同探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曹圓龑會借助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提供的數據,輔助開展課題研究和教研管理工作。目前,湘機中學有22名教師常態利用該系統進行教學研究,累積了99節有效課堂報告,助力教師高效精准磨課。

讀懂每份教學數據背后的蘊意,從自我反思到共同成長,這是曹圓龑期盼的未來。她希望全校教師提升新技術應用能力,相互交流,探索促使學生學習改善、教師個人成長、教研團隊發展、學校教育提升的可行路徑。

“以師育師”助力

專業化教師培訓隊伍轉型

“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更加清晰認識自己的課堂,同時在指導青年教師時做到有據可循,從經驗型轉向實証型,利用數據來指導教學實踐﹔讓青年教師能夠借助科學數據,診斷分析教學薄弱點,從而有方向性地進行反思、優化。”湘潭教育學院(湘潭市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教師毛方吉分享了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在湘潭市的創新應用。大家著眼於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借助課堂智能反饋系統幫助培養學校校本研修的骨干,發揮市級名師在學校校本研習的作用。“我們希望市級名師或者市級名師工作室成員能夠用好課堂智能反饋系統,開展教研活動,提升指導能力,提高教學能力,促進學校的團隊發展。”

自2023年5月在全省率先引進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開展實踐研究以來,湘潭市以各工作站站長、工作室導師為核心的團隊為基礎,成立了人工智能課堂觀察加速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坊。今年5月,該工作坊在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主辦的多場全國性專題培訓中專題開課4次,國培項目及其他全國性會議中專題開課10余次,接待了深圳市教育局“先鋒教師”項目40余人來訪。

毛方吉表示,人工智能課堂反饋系統不僅能幫助教師自動生成AI課堂報告進行教學反思,還將在教研課題方面持續發力,讓相關專家可以通過該報告幫助教師精准定位教學問題,同時提出建議助力課題研究提效,讓更多教師感受到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數字化深度融合帶來的益處。

來源:湘潭日報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