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智能時代,語文教育有哪些變與不變?

2024年07月17日10:07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 (記者李依環)“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教師多閱讀、善閱讀,就能應對未來語文教育的各種挑戰﹔學生會閱讀、喜歡閱讀,就能成長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日前舉辦的第五屆未名語文教育論壇上,教育部統編本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談到。

論壇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曉黎,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汪鋒,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統編語文教材分冊主編朱於國,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李希貴等專家聚焦主題進行了深入分享。

“智能時代的到來,為語文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手段,全新技術的應用使得語文教學更加生動、高效、個性化。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智能技術的普及也可能帶來一系列挑戰。”對於語文教學的新挑戰,張曉黎認為,要關注如何避免技術的過度干預,發揮教師的育人作用﹔如何在豐富的信息支持下,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如何在技術快速迭代中,保持教育的人文溫度和深度等。

在《智能時代的語文教育》報告中,朱於國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對語文教育帶來的深刻變革、影響及應對策略。他提出,未來語文教育應強化信息篩選與評估能力、群組閱讀培養整合思維、整本書閱讀提升世界觀建構、個性化表達能力培養等。

對於語文教學的新要求,李希貴從多途徑、多角度探討了如何為學生打開更多認識世界的窗口,拓寬學生認知邊界。他認為,第一,在刷屏時代要重視讀圖教育,啟發學生多元視角﹔第二,要建立文本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增強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第三,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系,培養跨學科的思考能力。

智能時代,語文教育如何面向未來?汪鋒表示,語文的根本屬性,是以恰當的手段准確傳達信息並完成交際合作。不管環境如何變化,語文教育都要堅守初心和根本。在智能時代“人—機—機—人”交際模式下,語文教育要敏銳洞察交際要素變化以及隨之產生的新機制,研究、思考如何順勢而為,就能真正面向未來。

據悉,未名語文教育論壇已持續舉辦五屆。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主辦。會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中國語文教育藍皮書編委會主任顧之川介紹了第三部《中國語文教育藍皮書》相關經驗成果。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