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沉浸式教學 打造思政課亮點
近日,一場以“感悟真理的力量”為主題的沉浸式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在新疆師范大學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史學習教育基地舉行。此次沉浸式思政課穿越時空展現黨的一大在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上召開的場景,重回夢想啟航的偉大歷史時刻。活動中,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感悟新時代我國在各領域的偉大歷史成就,見証改革開放的實踐偉力,體會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新氣象。
這堂沉浸式思政課在充分挖掘新疆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實現了歷史與現實的“隔空對話”,拓展了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與新鮮度,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堅定理想信念,汲取理論知識和情感能量。
利用“行走的思政課”把思政課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是近年來全國各地高校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發展,構建“大思政課”格局的重要路徑。開門辦好思政課,力求做到“真開門”“全開門”“常開門”,聚焦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育人的重點和難點,創新打造教學場景,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共同畫好立德樹人的“同心圓”。
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讓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實踐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見証真理的偉力、闡釋真理的榮光。“行走的思政課”可以借用智慧手段,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新范式,提高思政課的沉浸度和體驗性,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感染力和向心力,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和思想共振,從而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就像策劃一場精彩的旅行,需要精心挑選目的地,合理安排路線,才能讓學生收獲滿滿。在教學的過程中,堅持以多種形式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師資”,切實發揮好“大思政課”的培根鑄魂作用。比如,北京大學將思政大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科研院所、革命老區、鄉村振興一線,打造出一堂堂帶有“泥土味”的思政實踐課。大學生用青春丈量祖國大地,讀“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直面“土”問題、真問題、大問題,在翻越山海的社會實踐中學習“無字”之書。
“行走的思政課”也是一場場穿越歷史時空的“隔空對話”,引導學生從紅色文化資源中讀懂歷史的厚重,體悟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比如,四川大學充分發揮江姐紀念館、川大烈士紀念碑亭、川大英烈碑、歷史文化長廊等紅色文化宣傳展示平台的育人功能,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沁潤思政課,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浙江大學也積極聯合浙江紅色革命場館,探索發揮革命文物的思政育人作用,推動革命文物進高校、進社區,讓靜態的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好文物展品鑄魂育人、培育精神的文化傳承和思想教育功能。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讓學生與革命文物“面對面”,有助於學生了解革命故事,領悟革命精神,弘揚革命文化,激發愛國情懷,振奮民族精神,自覺主動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一堂成功的思政課能激勵廣大青年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讓學生內心升騰起成為“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壯志與豪情。哈爾濱工業大學下大力氣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帶領學生走進航天發射現場、科研一線、田間地頭開展實景“大思政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著力打造“勞育+思政”“體育+思政”“美育+思政”育人新范式,成立愛國教育社會實踐團隊,引導學生深入基層一線,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用雙手繪制美好藍圖,砥礪愛國奮斗精神,促使學生在實踐中踐行“強農興農”初心使命,真正讓思政教育“實”起來、“活”起來、“動”起來,將思政課書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實踐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融會貫通,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刻領會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增強“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的時代共鳴,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在“社會大課堂”中利用好社會資源,延展思政課堂教學“半徑”,推動高校思政課“活”起來、“走”出去,將匯聚起更加澎湃的社會育人強大能量。
(作者:謝玲、高吉,分別系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