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中山大學: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

中山大學校長 高鬆
2024年07月10日09:1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教師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出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山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以高水平教師隊伍支撐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以思想政治為引領,提升教師政治素質。高校教師要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把自身和團隊發展融入民族復興、強國建設的歷史偉業。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建立政治要件閉環管理機制。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持續加強改進教師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創建全國黨建示范高校、標杆院系和樣板支部,以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目標,以“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為抓手,推動教師黨支部建設。加強對高層次人才、青年教師、海外歸國教師等群體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以2024年“世紀中大,山高水長”百年校慶為契機,凝聚廣大校友和師生的智慧和力量,挖掘校史中的教育家精神,推動大學文化建設和學校事業發展。

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提升教師育人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高校教師要在履行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價值的職責中提高育人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近年來,學校深刻把握人才培養的內涵和要求,推動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按照“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理念,構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集中大類培養與專業培養相結合的培養體系。推動教師著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鼓勵教師在教學中融入通識教育理念,實施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革,健全以學習成效為導向的教學評價體系,推進教學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

以國家戰略為導向,提升教師創新能力。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學校扎根廣州、深圳、珠海三地辦學,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學校教師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上取得更大進展。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天琴計劃”、南方海洋實驗室、華南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科技平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極地”號破冰科考船、“珠海雲”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順利建設完成投入運行,涌現出高精度超長距離地月激光測距、陸面模擬系統等重要科研成果。學校廣大教師將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學術前沿,瞄准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強化有組織科研,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的貢獻。

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提升教師隊伍質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近年來,學校深化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提升教師隊伍質量和水平。按照“適度規模、優化結構、注重質量、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則,優化人才引進規劃,通過重大創新平台建設聚才引才。深化教師聘任制度改革,健全教研型、教學型、研究型教師分系列發展體系,分系列設崗、聘用和考評,明確不同系列教師發展路徑。全面實施教研型教師“預聘—長聘”制改革,實施長周期評估,形成穩定支持機制。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聚焦教師代表性工作的創新性、系統性、標志性和影響力,建立注重人才培養質量與成效、學術創新貢獻與影響的評價體系。堅持分類考核,按照教師系列和發展階段設置考核周期,建立動態評價制度。全面推進學部制改革,由學部統籌學術標准與學術評價。

以師德師風為根本,提升教師道德修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准應該是師德師風。”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加強黨對教師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體制機制。將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要點、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要點,納入校內巡視,納入黨建考核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構建四級審核把關機制,在教師管理各環節嚴格落實政治和師德把關要求。健全“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工作機制,依法依紀依規查處師德違規行為。開展師德師風學習教育,舉辦慶祝教師節優秀教師表彰活動。近年來,涌現出全國優秀教師張培震、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管向東、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吳德熙、第48屆國際南丁格爾獎獲得者成守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保繼剛,以及3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優秀教師代表。

(責編:李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