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追憶在哈佛的讀書時光(留學記)

楊應時
2024年07月04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作者(右一)2004年參加哈佛畢業典禮時與同學合影。
  作者供圖

  我曾經三度赴美國求學,前后近7年時間。最早是1998-1999年在檀香山的夏威夷大學公派進修新聞。后來獲獎學金於2003-2009年在波士頓的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和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先后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主攻研究藝術博物館教育和藝術管理。

  留學的生活雖離我而去,但往事仍歷歷在目,在我的記憶中閃爍光芒。前段時間,我在整理家裡的書籍雜物時翻出幾張舊紙片,是20年前在哈佛大學專業核心概論課上完成的閱讀提問作業,如今看來雖有幾分稚嫩,但於我彌足珍貴。

  2003年秋天,我開始了在哈佛大學的研究生學習。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碩士項目重視對學生思辨精神和讀書方法的培養,尤其對提問能力的強調與訓練令我至今難忘。

  我所讀的是當時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一個藝術教育實驗班,教學理念基於我的導師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班級裡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專業、背景的40多名同學共處一堂,交流、切磋美術、音樂、舞蹈、戲劇、詩歌等,五花八門,各有勝長。在核心課程外,大家根據個人的研究興趣和職業方向選修不同課程。

  根據自己的情況,我選擇了藝術博物館教育與管理專業方向,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和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修讀了相關課程。這些課程對我的幫助都很大,使我得以從宏觀層面理解藝術教育與藝術管理,也為我后來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博士研究做了前期鋪墊。

  其中,項目主任杰西卡·戴維斯教授開設的“教育中的藝術”核心概論課給我印象最深。“這個領域存在什麼問題?”“這篇文章(或這本書)針對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諸如此類的觀點討論、交鋒,不僅在課堂上頻繁出現,也體現在老師布置的閱讀任務上。戴維斯教授明確要求學生通過提問來學習,每周讀完規定文獻之后需提交一頁紙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應是沒有標准答案的、具有研究潛力的高質量問題。

  在我翻出來的當年作業中,有一頁是根據自己那周閱讀的英文文獻以及參加的一個專題講座提出的問題。其中既有宏觀綜合性的問題,也有針對性的問題。在作業中,我提出的宏觀問題比較籠統,教授的批閱意見是:“這在閱讀材料中已經討論到了。你自己有什麼新的問題?”在針對具體文獻的提問中,我改換了提問的方式,教授批了一個詞:“好(Nice)”,還對我一處提問批注“有意思”。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哈佛繁重的課業之余,我常常去參觀各類藝術博物館,被其珍藏的精美物件震撼,也利用周末、假期到各地旅游訪友。作為哈佛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的成員,我還積極參與了一些活動,包括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展示和傳播中國書法文化。

  記得2004年6月10日,我在哈佛大學參加了隆重的畢業典禮。多年之后,回首留學歲月,我的生活雖然發生了許多變化,但在哈佛習得的學習思維受益終身。

  中美教育交流源遠流長、成果豐碩,眾多留美前輩為我們樹立了典范,衷心祝願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更上層樓!

  (作者現為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