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好的家庭教育照亮孩子成長路
發出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提示書、家庭教育指導令2376份,對1545名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1912次……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日前發布的一組數據引發廣泛討論,“依法帶娃”等家庭教育話題再次進入輿論視野。
家庭教育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安寧幸福,是家事也是國事。自2022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法律,標志著我國全面開啟“依法帶娃”新時代。同年1月6日,湖南長沙天心區人民法院發出該法公布實施后的國內首份家庭教育令。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發布《關於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家庭教育指導的情形、要求等。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兩年多來,家庭教育指導落地生根,不斷趨細趨實,促進監護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法律政策的引導和示范效應日益顯現,“依法帶娃”不斷成為社會共識,推動未成年人安全網織密織牢。
推動家庭教育促進法深入實施,讓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協同共育,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依法帶娃”是父母的必修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學習、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分認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權益、尊嚴,關注孩子的個性差異和內心需求,挖掘孩子的內在動力和發展潛能,支持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父母也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要和孩子形成深度而親密的共情,建立良好的溝通,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不斷增進親子關系,讓家成為孩子最堅固、最溫馨的心靈港灣。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家長要注重以身作則,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健康、積極的環境中成長。
在目前的實踐中,司法機關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大多針對的是存在失責行為的父母,要求其糾正錯誤。事后追責當然必不可少,但如何加強事前溝通和指導也同樣重要。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人民法院探索通過“課前調查+法庭授課+不定期回訪”三步走方式進行家庭教育指導,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覆蓋面和效果。還有的地方依法為離婚糾紛案中有未成年子女的夫妻雙方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在家庭教育領域的合法利益。對沒有失責行為的父母,採取發放家庭教育提示書等柔性形式,傳遞出保護未成年人的信號。
強化未成年人保護,離不開協同共育,應持續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司法、教育等部門以及婦聯等群團組織都各自具有專業優勢和資源,能夠實現更好的資源聯動和行動協調,為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注入更多力量。各地可探索建立專門的家庭教育指導機構,聚焦家庭教育新情況、新問題展開研究,參與推廣科學教育方法,培養專業家庭教育指導師,以滿足不同家庭個性化、精准化的家庭教育服務需求。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也責無旁貸,應暢通途徑加強家校溝通,通過家長課堂、專家講座等方式,助力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與能力水平。
(作者:李 娜,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黑龍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