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把教育擺在東西部協作“先行官”位置

2024年07月04日08:2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教育擺在東西部協作“先行官”位置

東西部協作辦學是解決西部地區部分學生上學難問題的有效途徑。2024年6月18日,在青海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果洛西寧民族中學,了解當地深入推進教育領域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等情況。這所中學是在上海市的援助下,專為解決果洛州牧區孩子上學難而建的一所新學校。半個多月前,習近平總書記給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的學生們回信,憶起20年前為學校培土奠基的情景。這所之江小學正是在浙江省對口幫扶下實施遷建,以全新面貌為更多孩子提供就學機會。

兩所學校都是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結出的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包括教育在內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取得顯著成效,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開展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是黨中央著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從1996年東西部扶貧協作拉開帷幕,到新時代擴展升級為東西部協作,東西部協作已經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協作格局,為我國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下,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適應形勢任務變化,不斷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形成更高質量、更富成效的育人機制。

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這一理念是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重要經驗。回顧東西部協作的歷史,我們能看到從前“給錢給物”“建廠蓋樓”的“硬件”幫扶模式已經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資源、技術、人才等更為關鍵的“軟件”涌入西部,為西部地區帶來制度的變化、觀念的革新甚至社會風尚的改變。在這眾多的“軟件”幫扶中,教育幫扶可以說最為關鍵。在雲南滇西地區,過去幾年廣為流傳著一句話,“短期脫貧靠打工,中期脫貧靠產業,長期脫貧靠教育”。而從更積極的角度看,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提出的“真正把教育擺在先行官的位置,努力實現教育、科技、經濟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更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超前思維和生動表述。可以說,把教育置於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將是西部地區能否奮起直追,發揮后發優勢的關鍵所在。

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是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重要舉措。“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名好老師就是一種好教育。”強教必先強師。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和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發凸顯。經過脫貧攻堅的大量投入和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建設的大力推動,東西部學校硬件條件的差距已經大幅縮小,更多的差距還在於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要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定向培養和精准培訓,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從2022年開始,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開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其基本路徑就是按照東西部協作的框架,由東部地區選派優秀的校長赴西部受幫扶學校任正職校長,帶領優秀教師管理團隊進行三年為一周期的蹲點式幫扶,並將受幫扶校的教師校長送往東部參加精准培訓。通過這種“輸血”與“造血”並重的幫扶方式,能輻射影響當地教師隊伍,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更好地實現教育與科技、人才以及與經濟、文化的融合發展,西部的崛起才有抓手,發展才有底氣。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是西部的內在需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對於要發揮后發優勢的西部教育事業來說,以更高的歷史站位提前規劃,增強教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構建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新格局,推動形成與國家發展戰略、生產力布局和城鎮化要求相適應的多層次、多樣化教育發展新高地,是西部地區教育發展的時代使命。對於西部地區來說,一所好的學校不僅僅服務幾百上千名學生,更是當地社會文明建設的好抓手和推進器,是當地經濟發展的希望,是展現當地風貌、連接全國乃至世界的又一個起點。

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宏偉藍圖上,教育肩負著更重要的期望和使命,教育應該也能夠在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山海情”樂章中,唱響崇文重教和科教興國的時代強音。

(作者:羅容海,系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