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這個畢業季,校長有話說”系列報道——

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攜手AI,實現智慧超能

2024年06月23日19:35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鳳凰花開盛夏至,一程山水一華年。2024屆高校畢業生正收拾行囊,准備迎接新的人生篇章。臨行前,校長和老師們的殷殷囑托,是莘莘學子在大學校園的“最后一課”。

談人生、談擔當、談學習、談奮斗……校長們或深刻或幽默的話語,是深深不舍,是切切期待,更是新旅程的錦囊。人民網特別推出“這個畢業季,校長有話說”系列報道,願同學們勇敢奔赴下一場山海,各享風雨燦爛!

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李依環)華東師范大學日前舉行的2024屆畢業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該校校長錢旭紅寄語到,面對人工智能,年輕人不能故步自封,要攜手人工智能,借助人工智能彌補自然人類的某些缺憾和不足﹔要駕馭人工智能,要用全面而多樣的思維能力超越知識無限的人工智能﹔要實現智慧超能,在人類新文明的曙光中,獲得幸福。

對於即將離開校園的學子們,錢旭紅寄語道:“對每個人而言,未來不是沒有苦難,但我們必須堅信未來必將美好﹔未來不是遇到的人都一定善良,但我們必須相信善良。因為對美好、對善良的信賴和向往,可以增強肌體抗逆免疫力,增強信心和精神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在學校2024屆畢業典禮上致辭。校方供圖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在學校2024屆畢業典禮上致辭。校方供圖

錢旭紅題為《突破人工智障,煉就智慧超能》的致辭原文(節選)如下——

又到了說再見的季節,今年的畢業花,紫紅色的柳葉馬鞭草正在盛開。在此,我代表學校,以校長、老師、長輩的身份,向同學們表達深深的不舍,並送上殷殷囑托和切切期待。

當前,人類新文明的曙光已經出現。2023年以來,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AI技術在全球風起雲涌,以顛覆性的速度、廣度和深度變革人類社會,給每個個體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能吞納一切、記錄一切、處理一切信息的“AI新新人類”,能讓人“起死回生”的“數智人”已經誕生,並在快速進化、不斷展現。人工智能從萌芽到崛起,坐了近70年的冷板凳,其突然崛起,不僅是科技的一次重大飛躍,甚至將造就人類文明的新形態。

對於教育而言,人工智能除擁有海量數據,還具有跨模態、跨學科、跨行業等特點。借助於AI,我們可以實現大規模個性化的因材施教,讓每個人實現融會貫通、觸類旁通,這在以前幾乎是天方夜譚。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過度信賴、盲目使用AI,無節制地放棄自己的獨立判斷,甚至決策權,我們可能會被AI取代,淪為“工具的工具”“機器的仆役”。

早在2018年,“智能+”戰略就被列為學校“幸福之花”發展戰略的五大方向之一。今天,你們即將畢業,或繼續深造,或走向社會的大學。在這裡,我以“突破人工智障,煉就智慧超能”為題,和大家探討,在人工智能時代,如何與時俱進?並以此作為贈言。

第一點,面對AI,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喪失自我。要時刻銘記我們都要成為獨立自由且健康全面發展的人。

我們不能固執地與AI對立,或不願接受,或心生恐懼﹔我們不能拒絕與AI相遇攜手,更不能片面強調自身和本專業、本行業的特殊性、保守性。今日AI的降臨,就像蒸汽機、電力、計算機來到人間。拒絕AI就如同當年人們用牛車拒絕汽車、用馬車拒絕火車一樣荒唐和不堪。

我們同樣不能濫用AI。不能以促進福祉或者學習為理由,隨意部署全時無死角的監控,肆意侵犯個人的隱私空間﹔不能用AI人機交互去替代必不可少的、有溫度的人與人之間的交互與關愛﹔更不能不標注、不申明地過度使用AI,以防止不自覺中養成思維懶惰,成為AI的傀儡附庸或者廢柴。

我們需要與AI共進化,但要防止AI把你我和人類帶入歧途深淵。AI會撒謊、欺騙,以至於產生幻象,會對人類進行負面模仿。隨著技術發展,AI的邏輯推理能力會越來越高,從而其潛在的欺騙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我們要超前應對AI,杜絕AI引起的倫理問題,今后的社會、行業、產業需要眾多首席倫理官為我們樹立無形的防災牆。

第二點,攜手人工智能,在新文明的曙光中,讓自己金光燦爛。

人口減少、人才渴望、效率提升是人們面對的重大問題,智能發展、綠色發展成為迫切需求,這就更加需要人工智能彌補自然人類的某些缺憾和不足。

借助於AI,可以訓練和發展人們的超限能力與創造性思維。你們要規避那些缺乏創造力的、簡單重復性的、互聯網和智能化可以替代的工作。一些僵化固有的學科、專業、行業、區域劃分,人為地割裂、束縛了每個人的發展,解決這一難題通病最好的辦法,就是“超限”,即以“最大的原則性+最大的靈活性”為原則,超越一切局限、界限、極限。AI源自信息學科,但現在早已超越學科,AI為“超限”提供了工具和平台,幫助我們更輕鬆地實現原本不可能的連接,進而上升為“超限”的創造能力。

人類攜手人工智能,正在多個領域取得顛覆性、創造性的進展。比如,AI大大加速了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等科學研究及實驗探索,AI主導實現高效的軟件編程,AI加速了文學創作,AI實現超現實的文化旅游體驗,形體藝術可以通過AI聯想達到更多更高的境界。在AI游戲中,人的欲望、情緒、特征,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和投射,可以依此進行超現實社會模擬及數據採集,使得人文社會科學虛擬實驗室成為可能,讓人類社會的有效治理更加智能。

第三點,駕馭人工智能,在新文明的曙光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中經受了億萬年的選擇與進化,AI就像人類創造的智能體,盡管其在某些技能方面可能勝過人類,甚至導致某個人、某些人可能會被AI取代、因AI而失業,但AI的發展不可能超越運行了億萬年的自然規則、社會規則。我們人類要保有生涯的成功和生活的價值,就必須駕馭AI,以保有人類的尊嚴:給AI定“規矩”、定“生涯”、定“使命”。

當前的AI技術,雖發展迅猛,但瓶頸突出——能耗遠超預期,AI的能耗遠超看似柔弱的人腦,人們普遍擔心AI發展的盡頭將是“缺電”。應對這樣的問題,發展量子科技顯得至關重要,未來AI是否能持續快速、可靠地提升,將一定程度取決於量子科技的發展。過去一百多年,量子科技改變了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當前正在改變人文社會科學。在AI時代,量子學說和量子思維將影響人類的方方面面。

AI是聰明,精於算計、追求極致﹔但人可以智慧,審時度勢、懂得進退。錢學森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說,人工智能是思維科學的工程技術層面,直接改造世界。而思維科學是平行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一個新的科學。在人工智能時代,在知識點的掌握和簡單的勞動等方面,人類比不上AI,將讓步於AI﹔而思維的多樣性、復雜性、跳躍性和創新性則主要依靠人類自身去完成,人要用全面而多樣的思維能力超越知識無限的人工智能。

第四點,實現智慧超能,在新文明的曙光中,成為幸福的“飛天”。

要讓AI時代美好,首先人類自身要美好。科技發展到今天,但我們仍常被個人的欲望、群體的烏托邦所困擾,難以達到智慧,難以依道而行、超能善成。

就像今天人們用天量數據訓練出AI語言大模型,在遠古,沒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朝代的《老子五千言》,就是基於遠古數千年數據清洗擬煉而成的大道規律模型,是數千年前建立的並照亮未來的人類智慧超能。

老子思維告訴我們,脫離或者違反自然的人,不可能獲得幸福。我們要保持對AI的謹慎,因為它不是自然的“人”。我們發展AI是為了解放人類,而不是替換人類、讓人失業。將來,AI可以接替人類從事生存型的勞作,人類從而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休閑、創作和探險。人類從走出叢林的那時起,就一直受限於產業、經濟和時空,休閑從未作為價值成就人類的自我實現。未來,AI及其智能體可能成為物質和精神產品的生產者、提供者,人類則幸福地成為享受者、評價者和引領者。

畢業生們,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的時期。對每個人而言,未來不是沒有苦難,但我們必須堅信未來必將美好﹔未來不是遇到的人都一定善良,但我們必須相信善良﹔因為對美好、對善良的信賴和向往,可以增強肌體抗逆免疫力,增強信心和精神力量,讓每個人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畢業生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逆境和順境。在你們未來的人生中,要謹記並秉持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努力做到:順境不癲狂,逆境不絕望﹔善用他人之力,超前布局預期。在糟糕的逆境,通過學習、訓練、實踐將信心或財富轉換為潛在的能力﹔在幸運的順境,將儲存的潛能轉化創造為財富,如此循環往復,以至永遠。讓我們一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讓我們一起,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的永續,義無反顧地奔向前程。

2023年底,學校啟動實施“數智躍升”計劃,打造“愛在華東師大”的升級版“AI在華東師大”,其目的就是要讓學校和每位師生,在“AI時代”贏得先機。我校不僅僅在傳統的教師教育領域,更要在廣泛的學科專業領域引領育人創新。我校在人工智能的相關領域有很好的基礎,登月、深海、航空、航天、極地都有華東師大的身影。我們要超越離散知識點、超越單一思維模式和思維體系,我們要建設成為超限融合、多態疊加的未來大學。

遠行將近,學校為每位畢業生准備了您專屬的、由AI制作的、獨一無二的數智禮物《我的元宇宙——在華東師大的獨家印記》。這份禮物依托1000余萬校園數據及其智能聯結的那些有溫度的回憶和有熱度的成就,讓大家可以追憶從入學到畢業的似水年華,還能重溫“與學校同進步、共發展”的點點滴滴,揭秘獨屬於自己的“成就勛章”。希望大家能夠帶著這份專屬的“獨家印記”,懷著飽滿的熱情與力量,奔赴下一個人生遠方。

(責編:郝孟佳、劉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