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記者要有創新思維

2024年05月31日11:19 | 來源:“人民網+”客戶端
小字號

提要:創新思維最為重要。典型人物寫作要打破習慣思維方式,善於用獨特的視角去看典型,用比較新穎的筆法去寫典型,嘗試寫作方式和表現手法上的突破。有新意,便可讀。可讀性強,才容易引起共鳴。

典型報道首先要可讀。在駐地,不少讀者,包括相當一級的領導干部都對記者說過幾乎是同樣一句話:現在的典型報道,有沒有人讀是關鍵。可讀性強,才容易引起共鳴。

回望本報近年來刊登的不少優秀的、社會反響強烈的典型人物報道,如《護士日記》《司令退休以后》《新時代的中國工人許振超》等,深感典型人物報道要可讀,要具備一種美感,有比較強的視覺沖擊力,讓讀者讀得下去,讓受眾在閱讀中受到感染。直白的敘述,缺少感染力的文章,讀者不願看,宣傳典型的願望和記者的使命也很難實現。

首先要深入採訪,舍得多花時間,真正走進主人翁的心靈,去看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去挖掘別人挖掘不到的故事和細節。從源頭上增強典型報道的可讀性。

最為重要的,是記者要有創新思維。創新是時代的主題。黨報記者作為時代的“號角手”,應當走在時代的前列,具備敢於創新的魄力和勇氣。體現在典型人物的寫作上,就是要打破習慣的思維方式,善於用獨特的視角去看典型,用比較新穎的筆法去寫典型。一句話,要有所突破。要嘗試多種寫作方式和表現手法,力求使典型人物報道在思想、語言等方面有新意,使讀者愛讀。當然,優美的文筆,很強的文字表現力,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需要長期的鍛煉和積累。

四川省甘孜州瓦日鄉鄉長菊美多吉,2012年5月在工作崗位上因病殉職,年僅33歲。《人民日報》推出的“最美基層干部”專欄,將菊美多吉愛民為民的感人故事作為開欄之作,以喚起社會對基層干部多些理解支持,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層帶頭人不斷涌現。

2013年3月27日∼29日,連續刊發了三篇報道菊美多吉的通訊:《忠誠像雪山一樣聖潔》《真情像哈達一樣純潔》《胸懷像草原一樣遼闊》,體現了一個新時代基層干部敢於擔當、善於擔當的風採與形象。

這組報道在寫作上最為突出的創新,是全部以第二人稱敘事,營造一種報道者與主人公直面溝通的訴說氛圍。如此打破常規的視角設計,不僅消弭了報道者與主人公的情感距離,而且使整個系列報道渾然一體,充滿對菊美多吉的無限愛惜與款款深情。特別是放在對一位去逝的年青基層干部追記的語境下,第二人稱的反復出現,使菊美多吉的故事更添哀婉,倍加感傷中也倍加感人。

附:

忠誠像雪山一樣聖潔

——追記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瓦日鄉原鄉長菊美多吉

劉裕國

3月26日,四川甘孜道孚縣瓦日鄉。滿山遍野的桃花、杏花、俄茶花開了。入夜,三三兩兩的藏區百姓,手捧酥油燈,舉目星空,用淚水為一位普通的基層干部——瓦日鄉原鄉長菊美多吉祈福。

他們一遍遍地唱著思念的歌:願酥油燈照亮你遠行的路,願你來生不再短暫而忙碌……

33歲的你,魁梧壯實,激情滿懷,卻將人生永遠定格在2012年5月19日凌晨……你把青春默默獻給了高原,你用生命書寫了一名藏族基層黨員干部像雪山一樣聖潔的忠誠。

把根扎在高原上

追尋著你的足跡,能讀到你人生履歷的每一頁。

你的家鄉道孚縣木茹鄉格村,一個祥和的藏家山寨。兒時,你就在雪域高原放飛夢想。冬迎雪花,夏頂驕陽,你每天步行十多裡山路,在鄉裡讀完小學和初中,又去四川省藏文學校翻譯專業讀書。在校園,你最愛唱“放飛夢想”。

2001年,俄茶花盛開的時候,專科畢業不久的你,成為縣裡的一名公務員。阿爸對你說:“去吧,孩子。牦牛追著雪山走,雄鷹迎著太陽飛。”

這年,你到了扎拖鄉。2003年秋天,你在黨旗下舉手宣誓,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你說,要把一切交給黨!把根扎在高原上!

面對艱苦,你沒有離開過高原——

高原壯美,做基層干部卻不浪漫。農牧民住地分散,要為他們辦一件事,得經受山重水復、嚴寒酷暑的考驗。同事們都說,你這個“愣頭青”,接受組織安排從未猶豫,不論是去草原深處,還是去雪山腳下,一聽召喚,被子一卷就出發……

藏房是你流動的家,你常常在農牧民家裡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寒冬,室內零下20多度,早上起來,桶裡的洗臉水結成冰。同事東秀大姐說,你從來不知道心疼自己,經常一鍋飯吃3天。

面對危險,你沒有離開過高原——

扎拖鄉一到雨季就山洪肆虐,每次,你總是奮不顧身沖在前。山裡面黑燈瞎火,山高坡陡,滾石如雷,你悶著頭往村子裡沖。“轟隆”一聲響,一塊大石頭砸進拉嘎家房子,沒把你嚇退。組織搶救物資,轉移村民,你用勇敢,保住了波羅塘村7戶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雪域高原,冬季狂風驟起,積雪被卷得像沙漠風暴一樣,天地蒙蒙,下鄉的車分不清路面和懸崖。“鷹嘴岩”、“鬼招手”,這些地名是危險的代名詞。死神距離你如此之近,一次出行,都可能與死神打個照面。

面對疾病,你沒有離開過高原——

2008年,你由扎拖鄉紀委書記調到龍燈鄉任黨委副書記、鄉長。海拔越走越高,自然環境更加惡劣,可你沒有怨言,沒有動搖。

2009年,你在龍燈鄉新村建設工地忙得沒日沒夜。一天,你已經十分勞累,還連夜把村民澤布發高燒的小女兒送到醫院。第二天,龍燈鄉衛生院院長馮林斌見你十分疲憊,硬是給你測血壓——190/100ml,“那麼高的血壓還在這兒玩命!”馮醫生幾乎咆哮了。

“我這不還站在這裡嗎?”你卻笑著說。

高血壓常常折磨著你,頭暈、胸悶。“調走吧”、“改行吧”,朋友們不止一次勸你,你總是淡淡一笑。

2010年,組織上考慮到你的身體,將你調到海拔低了1000米的瓦日鄉工作。一到這裡,你更像一個“拼命三郎”。修橋、鋪路、調結構,老百姓的大小事,你都鉚足勁去干。

隨時隨地傳遞溫暖

你生長在高原,熱愛家鄉,希望雪山草原更壯美。2009年,四川省啟動了“牧民定居和帳篷新生活”民生項目。你奔走相告,說要把黨的關懷像彩虹一樣挂在草原的天空,播撒在牧民的心裡。

然而,改變落后的思想觀念和習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龍燈鄉牧區,有一位老阿媽,對建定居房不理解:“牛馬跟著水草走,牧民跟著牛馬走,千百年來都是這個理。”

你走到她跟前,跟她講道理:“老阿媽,新政策不是不讓牧民放牧,而是要提高牧民們的生活質量,不能總是居無定所。我們的帳篷漏雨漏風不說,生活設施也簡陋。因為潮濕還害得80%的牧民患有風濕病,政府要給大家修新房子,新房子可以抗8級地震,大玻璃窗,亮堂得很,還有太陽能熱水器……”老阿媽臉上終於露出了笑意。

你帶領鄉干部,輾轉雪山草地,餓了就啃口干糧,渴了就喝口河水,深入牧民的帳篷,講政策、做宣傳,常常一待就是一天。

在你的努力下,龍燈鄉按時完成了“牧民定居計劃”,拉日村還成為四川省牧民定居示范點和四川省省級文明村。

鶯飛草長的時節,走進拉日村,一座座漂亮的藏式小別墅裝滿歡笑,家家房屋上的炊煙,娓娓訴說著牧民的幸福新生活。

搬進新房的村民澤布感慨地說:“要不是菊美鄉長一遍又一遍地做工作,我們現在肯定還住在又冷又潮濕的帳篷裡。現在,我的孩子也能和城裡孩子一樣就近上學了。”

藏區群眾說,你把黨的政策裝在心中,隨時隨地都在傳遞著黨的溫暖。村民來色卓瑪每每談到你,總會流下熱淚:“菊美對家中的困難總是盡力幫助。孩子入學后他一直資助,經常給孩子送衣服,送文具。”

你常說:“雪怕太陽花怕霜,人間最怕沒學上﹔沒有知識的人就像沒有香味的杜鵑花。一定要讓孩子上學,成為對家鄉對國家有用的人。”

2009年,四川省開始實施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你四處動員,還從規范學生的檔案戶籍入手,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按時入學。

如今,經你動員參加“9+3”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陸陸續續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們心裡明白:能有今天,多虧了菊美多吉叔叔的一片熱心。

最后一刻激情燃燒

農牧區多少群眾說,你是個大忙人,一年到頭奔跑的腳步不停息。

住上定居房,后續發展成了當務之急,牧民們的心思被你一眼看穿。你想出了“臥圈種草”的好點子。

你帶上帳篷,帶上干糧,帶上水壺,和畜牧局的同志策馬奔馳在草原。你的足跡遍布龍燈鄉495平方公裡的牧場。看現場,做規劃,選圈址,定草場……春夏多養草,冬季多儲料,讓牦牛越冬照樣長膘。“臥圈種草”讓每戶牧民年均增收一萬元。

你剛到扎托鄉的時候,國家實施農村電網工程。為了早日啟動項目,你帶領測量隊,背著幾十公斤重的測量工具,每天走20多公裡山路,汗水濕了衣背,雙腳起了血泡。

你像一隻被鞭子抽打著的陀螺,全身心旋轉,無悔地扑向大地。

2012年5月18日。川西高原,莽莽蒼蒼。早晨,天空下著小雨,彎彎山道,黃泥、碎石、坑窪,正在修建的路很難走,可你,騎上摩托對自己說:快些,再快些!瓦日鄉堯日村的結構調整、魯村的春播落實、全鄉太陽能安裝接洽……都在你今天的日程表裡。

上午,你到堯日村召開村組干部會。你提出,良種洋芋、生豬養殖、大棚蔬菜,增收致富來得快,應大力推廣。

中午,頭又痛起來了,同去的干部知道你患有嚴重的高血壓,都勸你先去看看病,但你想到眼下群眾的事更急,聽不進大家的勸阻。

下午,你又趕著去魯村走訪。高原一場雨,正是播種好時機,你挨家挨戶問:青稞種了麼、洋芋種了麼、油菜種了麼、胡豆種了麼……

忙到晚上8點,鄉親們留你吃飯,你卻急著趕往縣城。見你太疲憊,臉色發白,大家都擔心你的病,勸你在村裡住下來。“不行,全鄉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事急,今晚和縣城建局、施工方要開協調會,我必須去。”

就這樣,你在老鄉家裡吃了兩個韭菜包子,喝一碗霍麻湯,又趕往道孚縣城。等忙完這件事,已近夜裡12點,你對司機扎西多吉說:“就在車上湊合吧,天一亮還得趕回鄉裡。”

你太累了,和衣躺在汽車后排座上。早晨6點,手搖轉經筒的老阿媽從車邊過,轉經筒的“嗚嗚”聲驚醒了扎西多吉,卻沒有喚醒你。此時,你的手,比夜還要涼。

你被送到醫院搶救……醫生說你是突發腦溢血,大約凌晨兩點就不行了。

你在連續拼搏16個小時后,交出了生命的最后時刻表。

你用挑戰生命極限來書寫忠誠,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你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人生的句號畫得圓滿。

(原載《人民日報》2013年3月27日)

(費偉偉,人民日報正高二級編輯。曾任《市場報》副總編輯、《中國能源報》副總編輯,人民日報社福建分社社長、地方部副主任﹔六次獲中國新聞獎,獲范敬宜新聞教育獎﹔著有《新聞採寫評》《好稿是怎樣“修煉”成的》《好稿怎樣講故事》等新聞業務專著6部﹔主編《典型人物採訪與寫作》《人民日報寫作課》等新聞業務專著6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楊花漫漫》等散文、游記、通訊集3部。)

(選自《人民日報記者說:典型人物採訪與寫作》,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責編:耿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