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不斷深化館校合作機制

婁慧瑩 游 越
2024年05月25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江西南昌新龍學校的校園博物館內,學生志願講解員正在講解。
  江西省博物館供圖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熱”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青少年走進博物館,探索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面對廣大青少年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江西省博物館聯動省內百余所中小學校,不斷深化館校合作機制,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

  “雙減”政策落地后,學生課余空閑時間逐漸增多。國家高度重視博物館兒童教育,鼓勵在下午3點半課后時間,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專題教育活動。面對社會教育的新需求與“雙減”背景下的新機遇,江西省博物館研發“三點半博物館”項目,打造“課程+活動+志願服務”一體化特色課后服務體系。

  “三點半博物館”創新“菜單式”定制服務,20多門社教課程,10余條研學路線,30多個自定義教育模塊,精准對接中小學教材。以班級為單位,長期、定期“點對點”對接,為不同學齡、不同興趣學生定制課程。摒棄傳統知識灌輸,將教學融入短劇表演、科學實驗、藝術創作等趣味互動,用興趣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上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組建“小贛將”小小志願者團隊,讓孩子們從博物館教育的受眾,變成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動傳播者。

  隨著“三點半博物館”的成功落地,江西省博物館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自2022年起,江西省博物館每年推出一個兒童專題展覽,並通過流動展覽進校園等方式,開展館校聯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尋·虎——小鳥虎兒童主題展”“趣紋——小躍鹿的奇幻‘飾’界”等由少年兒童參與策劃的展覽進入校園,動畫人物趣味呈現,童言童語介紹江右瑰寶,講述江西古老歷史文化。學生對校園裡觀展產生濃厚興趣。

  2023年起,江西省博物館開始嘗試從不定期的、短暫的“進校園”活動向創建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的“校園博物館”邁進。2023年9月,江西省博物館通過簽訂館校合作協議,在南昌市9所中小學搭建起博物館校園專屬空間,通過流動展板、文物模型、多媒體設備等,建立起“校園博物館”的雛形。今年3月,江西省第一座中小學校園博物館在南昌紅谷灘區新龍學校正式啟幕。宣教人員在寒暑假期開展培訓,讓學生、教師、家長加入校園博物館志願講解隊伍,搭建“館、校、家”三方共育空間。

  為了讓廣大少年兒童都能享受博物館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的發展,江西省博物館攜手特殊教育學校、江西省殘疾人聯合會等單位,打造“共護童夢”項目。項目圍繞各類特殊兒童的自身特點,匹配他們的學習規律,制作有聲讀物、讀本繪本、手語動畫等,讓特殊兒童無障礙享受文博教育資源。

  用聲音釋放博物館力量,打造屬於特殊兒童的“歷史王國”。2023年9月,“聲悅童心——《虎伢子說江西》有聲讀物配音征選活動”正式啟動,全省數百名中小學生踴躍報名,最終3人加入配音團隊。2024年,“共護童夢”系列課程陸續面向省內各特殊教育學校、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機構開啟預約服務。宣教人員送課入校,來到特殊兒童的身邊,在情景演繹與互動創作中讓孩子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

  博物館不僅是文物的展示地,更是詮釋文物意義和價值的場所,承載著社會教育的重要功能。博物館進校園,推動資源的轉化,促進文物的活化,助力教育的優化。江西省博物館不斷探索館校合作新路徑、新模式,構建資源共享機制,滿足廣大師生不同的文教體驗需求,讓博物館賦能美好校園生活。

  (作者單位:江西省博物館)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5日 06 版)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