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生源難找,台灣高校很煩惱

本報記者 金 晨
2024年05月25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23年停辦的台灣首府大學校園一隅。
  圖片來源:台媒

  “5年來,台灣各級學校學生總數減少28.3萬人,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15萬人為大學及專科院校學生,佔比過半。”

  近日,台灣教育主管部門公布的一則消息,讓不少島內高校壓力倍增。受少子化影響,台灣高校近年來持續面臨招生難題,多所高校因沒有足夠生源而被迫停招並校,甚至倒閉“退場”。

  有島內教育界人士表示,台灣少子化的趨勢難以逆轉,加之高校辦學質量良莠不齊、文憑含金量貶值等一系列問題,台灣高校未來的路恐怕越來越難走。

  

  風險高企

  據統計,2023學年,台灣高校大一新生數首度跌破20萬人,各類高校招生缺額超過1.6萬個,創多年來新高。按招生名額使用率來看,有11所高校招生不滿五成,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也出現了為數不少的缺額,招生之難可見一斑。

  按照台教育主管部門的預測,少子化對高校生源的沖擊將會長期持續,台灣各類高校大一新生數將會繼續下滑,預計到2038學年時將僅剩14.7萬人,較2022學年減少26.8%。屆時,台灣各類高校學生總數將僅剩71.9萬人。

  面對生源危機,不少島內高校隻能選擇合並相關科系或並校辦學以求生存。台灣淡江大學外語學院計劃從2025學年起將西語系、法語系等四系合並成歐語學系。該學院院長吳萬寶介紹,過去這些外語專業每年都有100人左右的生源,但從2022年開始有明顯下降,目前外語專業招生缺額率達到了62.47%,實在難以維系。“在少子化的情況之下,我們就隻有走科系整並這一條路。”他說。

  在台灣私立學校工會副理事長尤榮輝看來,大部分高校科系合並后的招生情況並沒有起色,在少子化不可逆的趨勢下,會有更多高校走向停招“退場”的結局。有台媒統計,自2014年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因負債停辦以來,島內已有15所高校相繼走入歷史,另有60所高校面臨“退場”風險,情況不容樂觀。

  人謀不臧

  除了招不到學生,台灣教育改革中“廣設大學”策略的畸形發展,導致專科學校浮濫升格為學院和大學,也是如今島內高校“退場潮”愈演愈烈的重要誘因。

  有台灣學者指出,在“廣設大學”策略影響下,島內高校數量在1996年至2007年間大規模擴充,雖然短期內在提升學生受教育水平、支撐產業發展方面有所貢獻,但卻忽視了少子化趨勢的長期影響,導致台灣高校數量嚴重飽和。

  更糟的是,許多島內政客將“廣設大學”當作營造政績、拉攏選票的“大旗”,聯手商人操弄專科學校浮濫升格,讓不少配套設施及教學水平不足的專科學校在短短數年內一路升格為學院再改為大學,給台灣高教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為了爭搶生源,這些學校在升格后舍棄技職教育,轉而開設經貿類、管理類等熱門科系,破壞了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完整性,讓普通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定位越來越模糊。

  台灣靜宜大學監察人陳振貴認為,“廣設大學”最終演變為“浮濫升格”,明顯是人謀不臧的結果,“是一個無法回頭的錯誤政策”。大批學生的學歷隨著高校的升格而升格,但能力卻未得到相應提升,文憑的含金量直線下降。

  “專科學校大量升格導致大學數量快速膨脹,但‘質’卻沒有明顯提升,造成了當下辦學浮濫的狀況。”尤榮輝表示,在已經“退場”的15所島內高校中,有13所是“升格院校”。“當年擴增速度太瘋狂,若適度維持數量,不讓專科浮濫升格成學院、大學,現今學校倒閉的問題會小很多。”他說。

  前景黯淡

  高校“退場”如潮,最慘的還是被中途“丟包”的師生。據台媒報道,2018至2022學年停辦的6所私立大專院校中,共有270位教職員面臨失業,但台教育主管部門僅協助80人轉職成功,近七成失業教師要自謀出路﹔6所學校學生被安置到他校就讀后,退學率也高達16.42%,是島內高校平均退學率的2.25倍。

  “學校在停辦前一年根本就是在擺爛,老師叫我們不用到學校上課,學校行政人員也是‘一問三不知’,隻能等待安置。”曾就讀於台灣首府大學的陳同學表示,被安置到新學校后,部分已修學分無法被承認,需要額外的學費與學時,有些同學難以適應新環境,干脆就此休學不讀。“當初在接收學生時學校之間就沒有做好銜接工作,遇到問題后,新學校又無法聯系到‘退場校’的對應窗口,我們就像球被踢來踢去。”他說。

  今年是台灣教育改革實施30周年,不少島內教育界人士表示,要借此機會進行檢討與反思,重新審視未來高校的發展規劃,挽救處在崩壞邊緣的台灣高教體系。至於如何緩解迫在眉睫的招生難題,曾任教於新竹清華大學的翁曉玲表示,大陸學生曾是台灣高校的穩定生源,而且陸生的學習能力和態度都很好,許多島內高校都期盼陸生能夠來台學習。

  “少子化問題一直都存在,但過去陸生來台人數多的時候,各類高校比較不怕招不到學生,仍然可以維持經營。”翁曉玲表示,台灣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教育主管部門應遞出橄欖枝,釋出更多紅利吸引陸生來台學習發展。“如果民進黨當局還是以意識形態挂帥,對台灣高教發展不是好事。”她說。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