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我們將青春寫進了中關村”(留創園走過30年)

本報記者 孫亞慧
2024年04月18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①潮玩店中擺放的黃志寧與夏夏合影。
  圖②黃瑞清

  夜幕下的北京中關村大街,色彩斑斕,夜景如畫。
  郭俊鋒攝(人民視覺)

  方沛宇(左)與同事在工作中。

  【開欄的話】

  2024年是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30周年。30年前,中國第一家留創園——金陵海外學子科技工業園在江蘇南京成立,自此拉開了留創園建設的大幕。

  留學人員創業園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30年的探索與實踐,從初創摸索走向蓬勃發展,在中國改革開放和擴大留學的進程中,承擔起聚才、育才、用才的使命,發揮了整合資源、高效配置、精確服務的優勢,搭設起海內外人才、技術、項目和資本的互通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建成了具有留學人員特色的創業孵化體系,培育出一批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實力和社會責任擔當的企業和人才。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留學人員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各地各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盡可能為留學人員提供施展才華所需的各種資源,著力營造干事創業的發展環境。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保持運行的留學人員創業園超過320家,累計孵化企業超5萬家,已培育出上市挂牌企業1000多家,留創園在集聚海外高層次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自主創新和國際科技合作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環境好,人才興。為展示留學人員創業園的建設成果,本版聯合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留學人員創業園工作委員會、海外網共同推出“留創園走過30年”系列報道。第一期走進中關村國際孵化器,北京市海澱區上地信息路2號這個地址,見証著一批批留學生歸國興邦,寫下了自己的熱血青春。

  

  2000年12月,為扶持大批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創業,在北京市政府的倡導下,多家國資單位聯合成立了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器有限公司。公司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上地地區,擁有2.16萬平方米孵化場地。

  作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A類),同時也是北京市首批市級留學生創業園,20余年裡,中關村國際孵化器累計孵化了1150家科技企業,其中上市企業13家,共吸引超過920名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目前擁有在孵企業168家、海外人才109人、留學生創業企業41家、外資企業23家。

  

  “就是中關村了”

  2002年春,日本東京。已在日注冊了公司的方沛宇見到了專程趕來、為北京中關村招才引智的夏穎奇。他現在還記得,這場時間不長的會面裡,夏穎奇用4個“大”說服了自己——“大舞台、大手筆、大胸懷、大目標”。

  彼時,夏穎奇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他1987年從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是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海歸。方沛宇畢業於北京大學,1990年赴日留學,先后在琉球大學與東京大學獲得碩博學位。“老海歸”夏穎奇這一趟的目的非常明確:中關村科技園要起步,需要大量人才,他是專門來給“方沛宇們”送政策的。

  作為東芝公司的系統工程師,方沛宇參與設計並開發了同時控制北海道30余家水力發電站的超大型電力控制系統。讀博期間,他提出以“仿真+實驗”的方式來研究結構安全性理論,設計出了當時業內領先的結構安全性混合實驗系統。

  看著面前滿腔熱情的“老海歸”,方沛宇掩飾不住興奮。他很早就有了回國創業的打算,還曾去深圳考察多次。在日本多年,方沛宇事業發展順遂,但回國的想法始終縈繞心間。

  這次,他方向篤定。

  “就是中關村了。”

  2003年3月,在北京市海澱區上地信息路2號,北京華科力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攻“嵌入式”系統。

  在互聯網技術蓬勃興起的年代,“嵌入式”系統被如此定義:以應用為中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軟硬件可裁剪,適應於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等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

  兩台手機大小的黃色小機器,可以在煤炭井下作業時使用。這部工業級堅固型無線智能手持終端,是方沛宇在創業近10年后主推的產品。那時,他已經歷過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經歷過創業的起起伏伏,方沛宇險些“翻船”,但最終挺了過來。

  “在加油站時,我們常被告知不能打電話,那是因為普通手機產生的靜電可能會引爆可燃氣體。井下環境類似,如果用普通手機交流會存在安全隱患。”方沛宇說,通過縮減功能,他的團隊研發的“特種手機”在專業性和安全性上得到了極大提升,設備運作時幾乎不產生靜電、功率極小。

  這部產品幫方沛宇打開了銷路。以“防水、防爆、防摔”聞名的“三防”手機,開始廣泛應用於煤礦、石油天然氣開採、電力等諸多領域。

  這幾年,作為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博士生導師,方沛宇把更多精力放在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上。他還十分關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希望能從這一綜合性國際人才活動中挖掘更多有新技術潛力的創業項目。

  “創業非坦途,大大小小的彎路我也走過。國內發展日新月異,變化很大,對海歸團隊來說,回國創業前要做足做細市場調研,真正擁有硬實力才是競爭中的制勝法寶。如果盲目出產品、做布局,很可能會在市場遇冷。”方沛宇說。

  “郁金香博士”

  直到現在,中關村國際孵化器的一些“老面孔”,仍記得“郁金香博士”黃瑞清。

  他是北京瑞雪環球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2002年開始創業。在當時的諸多創業者中,黃瑞清不算年輕。

  1988年,黃瑞清以優異成績獲得了荷蘭政府全額獎學金,前往瓦格寧根大學留學,攻讀農業知識信息系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由於表現出色,兩年后,黃瑞清繼續留校讀博。

  留荷幾年裡,最讓他難忘的是一片片壯闊的郁金香花海。紅色的花瓣明艷嬌俏,當收割機隆隆駛過,花瓣散落壟間,碧綠的花枝便在風中微微搖曳。花田綿延,仿佛漾向無盡的遠方。隻不過,黃瑞清那時並沒有想到,自己人生之后的多數時間都將與此結緣。

  作為特聘專家,黃瑞清在荷蘭常給國內訪歐代表團授課,與代表團成員交流中國農業發展情況。經過長時間接觸,他看到了國內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黃瑞清毅然決定回國創業。“在國外這麼多年,是該回國的時候了。”黃瑞清說。

  在中關村國際孵化器,黃瑞清選擇的第一個產品就是郁金香。擁有專利技術的水培郁金香,會在每年元旦和春節期間推向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很短時間內就創造了百萬元的利潤。

  水培郁金香的成功鼓舞了黃瑞清,他加速推出了其它新品種花卉產品,“花博士”的名頭漸漸叫響了。

  “隻賣花還不夠,如何能升級農業產業化模式,解決國內溫室的遮陽降溫問題?”黃瑞清深知,隻有推進農業現代化,以科技力量賦能鮮切花產業,才能實現智能化種植,能耗更低、肥料更省。

  除了主營多種花卉種苗外,黃瑞清面向市場推出溫室設計服務,提供現代園藝整體解決方案。這一做,就是將近20年。

  在河南新鄉,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落戶於此。2023年11月,黃瑞清團隊為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造的負壓消殺系統智能玻璃溫室正式投入使用,負壓以及高強度紫外線消殺系統的設置能避免實驗交叉感染,確保植物抗病性相關研究無實驗病原外泄風險。

  “這樣的智能玻璃溫室可以更精准地控制實驗環境,為科研工作者提供多樣化的種植條件,給農作物加速育種、植物表型鑒定工作注入新活力。我們將青春寫進了中關村,現在,能為國家生物育種科研能力增添助力,對創業者來說很有滿足感。”

  黃瑞清一家三口都是瓦格寧根大學的校友,如今,他的女兒黃紫瀅碩士畢業,回到了北京。黃紫瀅學的也是農業技術,她說,消費者如今對鮮切花需求旺盛,大家更願意用鮮艷的花朵點綴生活。此時,黃瑞清的辦公室裡,幾束朱頂紅開得正俏。

  “點點”和“贊贊”

  留美回國后,黃志寧帶著她的一對玩偶好朋友“點點”和“贊贊”入駐中關村國際孵化器,注冊成立北京贊贊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成為這裡頗具代表性的一支文創設計團隊。

  兔子“點點”外形俏皮可愛,熊貓“贊贊”則憨態可掬、萌味十足。在黃志寧的設計中,“點點”“贊贊”是一對貼心閨蜜,兩人相識之初,轉校生“贊贊”由於烏黑的眼圈,並不受同伴歡迎,“點點”成了“贊贊”沮喪時的第一個朋友。“她倆有相同的愛好,喜歡聽同類型的音樂。姐妹倆一起長大,相互扶持,是朋友,是家人。”在國外讀書的1000多個日夜,讓黃志寧深知新環境裡得一摯友的珍貴,這也投射到了她的玩偶形象與情節設計中。

  從潮玩盲盒開始,黃志寧前后修改了十幾版設計方案,圖紙疊了厚厚一摞。她意識到,90后、00后消費者更偏愛時尚氣息濃厚、設計新穎的動物玩偶形象,但是,要想留住消費者,緊靠潮玩還遠遠不夠。

  聯想起自己在海外與同學朋友聚會時常玩的桌游,黃志寧有了靈感。“‘將潮玩形象放到桌游故事裡’,這個點子讓我們很興奮。做體驗式、潮流式的文創,可以將娛樂、交友、潮玩集中在一起。大家走出家門,拿出更多時間在線下互動、溝通、分享。”她說。

  夏夏是黃志寧留學相識的好友,也是桌游達人,擅長制作數字卡牌策略型的游戲。談起創業,倆人一拍即合。學3D建模出身的黃志寧並不善言辭,參與桌游卻要求她必須放下腼腆、拋開拘謹,張嘴表達,還要說得繪聲繪色、無懈可擊。性格開朗的夏夏則正好相反。創業路上,一對好友的性格剛好互補。

  2019年,入駐中關村國際孵化器之前,黃志寧考慮過國內多個城市,最終還是決定留在北京。“我們剛回國,又是初次創業,在很多方面缺乏經驗。園區給我們這種文創賽道的創業者提供了許多支持,領域內要是有相關比賽會第一時間通知我們,替我們尋找更多與投資人對接的機會。”黃志寧說。

  在她看來,如今國內消費群體和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和升級趨勢,文創產品承載著人們對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追求,是創造、創意與生活的結合。要想在賽道中保持競爭力,文創設計要向內容創意和互動型產品演化升級。

  暮色四合之下,樓宇霓虹漸明。黃志寧有許多新打算,她看中了朝陽區東四環主干道附近的一處店鋪,想打造成一家桌游店。“點點”“贊贊”推向市場后,她看到了不少玩家的暖心評價,“坦白說,專業玩家其實挺苛刻,但幸運的是,對我們還算寬容,試玩評價裡鼓勵居多。創業‘新手局’,我們剛邁出了第一步”。

  本版與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留學人員創業園工作委員會、海外網合作推出

  

  記者手記

  孫亞慧

  中關村的海歸創業故事說也說不完。從留學潮到歸國潮,這裡一直都是海歸匯聚之地,是海歸創業成果的迸發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隨著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我國對人才的吸引力愈發增強,顯示出強大的“人才磁鐵”效應。在時代感召下,大量學有所成的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廣袤的神州大地上呈現出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勃勃生機。

  方沛宇、黃瑞清和黃志寧,並不是同一個年代的創業者,但都是這片創業熱土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縮影。

  從一撥又一撥海歸“搶灘”中關村開始,創業項目生根、開花、結果,一批代表性公司早已功成名就。

  在中關村,人才似萬涓之水匯流成河。巢暖鳳來,理順了體制機制,留學人員才能消除顧慮,如魚得水。

  今天,當看到一批批新的歸國學子在這裡創辦公司、安家落戶時,仿佛仍能聽見游子當年負笈求學時內心的低吟:

  本領投偉業,丹心為報國。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