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城市與高校如何更好“雙向奔赴”?專家:協同發展、共生共榮

2024年04月17日01:3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4月17日電 (記者孫競、李依環)如何理解一所大學與所在城市之間的關系,是高等教育界廣泛討論的話題。作為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的系列活動之一,第五屆中國城市與高校發展學術活動日前在福建福州舉辦,多位專家、學者聚焦城市與高校協同互動等話題進行分享。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

“高校與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兩大重要載體,存在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生態關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山東大學原黨委書記郭新立表示。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表示,一流大學是城市的名片。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必須關注大學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以學科建設賦能城校融合發展,構建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的新格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指出,城市與高校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二者協同發展不僅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的繁榮,更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廈門大學校長張宗益認為,審視大學與城市關系時,不僅要注重二者當下互利共贏的即時性,更要充分認識他們互利共贏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更好地實現校城雙向互動、同頻共振。

城市與大學如何更好實現“雙向奔赴”?

“城市與高校是‘命運共同體’。”武世興表示,應推動二者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實現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最大限度把高校的人才、科技等優勢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動力,為促進高校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城市作出更大貢獻。

張宗益認為,要增強學科結構布局與城市產業結構的契合度,增強學科人才隊伍與城市智力資源的耦合度,增強學科平台建設與城市科技創新的關聯度,學科育人成效與城市產業需求的精准度。

對於校城如何互動發展,郭新立表示,一是要發揮前沿引領作用,激發校城可持續發展新活力﹔二是要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校城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三是要激發共生共榮動能,譜寫校城互動發展新篇章。

關於推進高等學校建設與城市融合發展,嚴純華認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社會需求側的適配度﹔加快構建科技創新平台,將科技創新轉化為服務區域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加快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精准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