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掌握數字技能,更可大顯身手

2023年09月27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開幕。圖為選手參加移動機器人項目比賽。新華社記者 李 然攝

  人工智能訓練、互聯網營銷、全媒體運營、無人機裝調檢修、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以下簡稱“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近日在天津舉行,比賽設有多個新職業和數字技術技能類項目。專家認為,這反映出近年來中國新職業、新工種迅速崛起,對相關領域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

  將“金剛鑽”緊握手中

  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的互聯網營銷賽場,選手們拿著折扇對著手機攝像頭“花式帶貨”。“和大家熟悉的網絡主播不完全一樣,這次比賽內容有圖文推廣、視頻推廣、搜索引擎推廣、直播售賣等13個項目。”互聯網營銷項目選手、來自安徽的沈珺認為,模塊化的考點,全方位地考察了選手的網絡營銷能力。“中國對互聯網營銷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真正按照行業標准和規范培養的互聯網營銷人才較少。這一賽項的設置,正是順應數字經濟發展對新型人才的需求。”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5G遠程控制,數噸重的集裝箱在參賽選手們的嫻熟操作下,騰挪轉移,精確到厘米……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還設置企業分賽場,讓選手們到實際工作地顯“真功夫”。在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起重設備應用技術項目火熱比拼。選手對著一塊塊屏幕和按鈕,遠程操控1公裡外的岸橋進行集裝箱裝船作業。來自寧波的選手吳飛說:“我以前是現場開岸橋的司機,隨著港口加快智能化建設,前年開始遠程操縱岸橋。遠程操作對技術的要求很高,我通過參加比賽促使自己增強本領,更好服務港口發展。”

  “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是國家發布的新職業,對我來說是新挑戰。”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的智能制造工程技術賽場,重慶科技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講師馮偉說,比賽要運用數字孿生、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目前中國許多傳統企業正朝著數字化方向轉型,隻有緊跟時代步伐將“金剛鑽”緊握手中,才能在職場大顯身手。

  “新職業的背后是新業態的支撐,體現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正邁出堅實步伐,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的新機遇和就業的新空間。設置新職業和數字技能相關賽事,對於增強新職業從業人員的社會認同、促進就業創業具有重要意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短效和長效機制並行

  各地紛紛拿出實招,多措並舉打造數字人才的“成長搖籃”。在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的移動機器人項目實驗室,鍵盤敲擊聲、機器運轉聲此起彼伏。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教師龐春正指導學生操作移動機器人,通過編程控制,機器人能靈活走位,准確識別、抓舉不同大小和顏色的紙盒,然后精准放置到帶有相應條碼的木架子上。

  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快速增長,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如何讓機器人功能更實用、“頭腦”更智慧?這就是龐春和學生們的研究內容。“我們多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比賽項目,需要在比賽現場組裝機器人,編程控制系統,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復雜的作業任務。比如控制機器人如何抓取物品、走最優線路、准確放置物品等。這些任務背后,考驗的是硬件設計、優化迭代、軟件編寫等創新創造能力。”龐春說,為了使集訓、參賽的成果轉化到課堂上,讓更多學生獲益,實現“以賽促教”“產教融合”,實驗室已經和企業合作,開發了移動機器人新課程。

  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採用高校、領軍企業、數字人才培育項目培訓機構三方協同實施的數字人才產教融合“訂單班”模式。一面對接企業轉型升級階段對數字人才的需求,一面對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畢業學年學生,針對智能制造生產的實際情況,經過學校選拔、企業面試后,開設了首個數字人才產教融合訂單班。“訂單班開設了與智能制造相關的專業課程,有理論學習,有實操考試,提前學習定制專業課程,進入企業實踐實習,讓我掌握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專業技術能力。”首期訂單班的學員趙大宇說。

  “隨著數字技術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掌握數字技能成為了許多崗位的基本要求。”首都經貿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數字技能是青年勞動者融入就業市場、提高競爭力的基礎,具備數字技能的青年勞動者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需求。

  專家表示,隨著各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入更深階段,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還存在數字技能人才缺口大、數字產業崗位需求與數字技能人才素質不匹配、企業數字化轉型缺乏專業對口人才、數字產業從業者技能有待提升等問題。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政府、高校、企業應形成合力,著眼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短效機制與長效機制結合,建立從數字人才培養到培訓再到激勵的全鏈條生態體系。(李雪欽)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