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2023高校“開學第一課”系列報道——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寄語新生:牢記醫學使命 開創卓越未來

2023年09月17日08:53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秋高氣爽,青春起航。夢想啟程,奮楫揚帆。2023級新生正迎著旭陽,踏上全新的人生旅程。號角吹響,如何更好適應大學生活?筆墨芳華,如何繪就美麗的人生畫卷?又到一年開學季,大學書記、校長的諄諄教誨潤澤身心。人民網特別推出“2023高校‘開學第一課’”系列報道,願同學們帶著這份叮囑勇敢地開啟新的篇章。

人民網北京9月17日電 “期望你們堅定理想,以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刻在骨子裡的堅強,為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和一流醫學學科,為護佑人民生命健康,為建設健康中國而不懈奮斗,攜手開創醫學事業的美好未來。”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2023級新生開學典禮,院長范先群寄語新生。

“醫學是護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偉大事業。”院長范先群對同學們提出三點期望:一是堅定理想信念,以揚在臉上的自信,攀登科技高峰﹔二是牢記醫學使命,以長在心底的善良,守護人民健康﹔三是開創卓越未來,以刻在骨子裡的堅強,成就醫學人生。(李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在2023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發表致辭。校方供圖

以下為范先群院長在2023年開學典禮上的致辭原文——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2023級新生入學儀式。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向864名本科生同學和1980名研究生同學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在你們當中,既有剛剛邁入醫學殿堂的大一新生,也有繼續深造的研究生同學。你們經歷層層選拔,走過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你們一路高奏凱歌,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開啟人生求學的新旅程。

走進美麗的校園,首先映入同學們眼帘的是刻在青灰色泰山石上的八個大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由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振義院士親筆書寫的八個字詮釋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辦學使命,凝練了一代代交醫人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

歷經127年的辦學歷史,走過71載的光輝歷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始終胸懷天下,海納百川,大師雲集,人才輩出。1952年,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和同德醫學院三校合並成立上海第二醫學院。1985年,上海第二醫學院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5年,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強強合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揚帆啟航。

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選擇交醫就選擇了奉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始終堅持培養卓越醫學創新人才,護佑人民生命健康,形成了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和口腔醫學等國內外優勢學科群,匯聚了203位兩院院士和國家級人才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完善了特色鮮明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擁有7個國家級醫學中心,產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對接“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在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和一流醫學學科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同學們,你們用努力和汗水取得了優秀的成績,用聰明和才智成就了自身的夢想,走進了培養一流醫學人才的神聖殿堂。張悠悠同學矢志學醫,剛才的發言說得很好,“在最好的醫學院學醫,成為最好的為病人服務的醫生。”在名師薈萃的精彩課堂中,在名醫雲集的附屬醫院裡,你們錘煉意志品格,學習醫學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在這個屬於奮斗者的新時代,人人都是夢想的鑄造者,祝願你們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有所成,成長為更優秀的自己,譜寫人生更精彩的華章。

在這裡,范老師對你們提三點期望:

第一、堅定理想信念,以揚在臉上的自信,攀登科技高峰

醫學是護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偉大事業。教師和醫生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傳道授業解惑,守護生命健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無私奉獻是醫生的品格,精勤不倦是醫生的精神。新時代的年輕人意志堅定、自信從容,擁有了平視世界的底氣。你們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學醫初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時刻關心病人的痛苦與困惑,給予他們最溫暖的關懷與愛護,為病人提供全面、精准和溫馨的醫療服務。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發展歷程中,為國家輸送了7萬余名醫學人才,涌現出了鄺安堃、余賀、蘭錫純、高鏡朗等一大批理想信念堅定、追求卓越的學界泰斗和醫學大家。去年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建院七十周年,交大醫學院七任書記、校院長齊聚校園,暢談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和一流醫學學科的輝煌成就,面向未來傳承發展,共憶初心使命,共繪發展藍圖。

同學們,今天你們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大家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先進的教學設施和優越的學習環境。期望陽光自信、刻苦勤奮和成績優秀的你們在校園學習時惜時如金、刻苦鑽研,為從醫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一名醫學生,你們要擔負時代責任,攀登科技高峰,在刻苦學習中超越自我,在臨床實踐中精進醫術。

一路走來,一代代交醫人銳意進取、敢為人先,創造了諸多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1958年,附屬瑞金醫院成功搶救全身燒傷面積89%的鋼鐵工人邱財康,打破了當時“燒傷面積超過80%無法治愈”的定論,改寫了世界醫學史。1963年,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陳中偉團隊經過8小時奮戰,成功為27歲的青年工人接活完全斷離的右手前臂,完成世界首例斷肢再植手術。1986年,王振義院士應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使該病的五年生存率從10%提高到95%以上,開創了世界治療白血病的新時代。交醫人的創新求索,點燃了現代醫學之光,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人類醫學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期望你們在無限美好的人生道路上踔厲奮發,自信昂揚,練就過硬本領,將遠大的理想融入於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戰略中,用不懈的奮斗投入到護佑人民生命健康的偉大事業中,把青春的印記鐫刻在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的光輝歷程中,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第二、牢記醫學使命,以長在心底的善良,守護人民健康

同學們,剛才在白袍儀式上,你們庄嚴宣誓,“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醫者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治病救人。在抗美援朝、防治血吸虫病、唐山抗震救災、抗擊“非典”、汶川抗震救災和抗擊新冠疫情等重大災難和重大疾病防治的緊要關頭,交醫人不懼艱險,挺身而出,始終沖鋒在戰斗的最前線。

建國之初,全國約四分之一人口處於血吸虫病的威脅之中。黃銘新教授、江紹基院士等在附屬仁濟醫院成立了血吸虫病研究室,研究血吸虫病的病理和防治,先后提出了多項重要的治療方案和研究成果,為戰勝血吸虫病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后,醫學院先后派出3批醫療隊、1200余名醫務工作者奔赴唐山,佔上海醫療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成為唐山地震醫療救災中不可或缺的救援力量。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各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毅然請命,義無反顧抗震救災。交醫人始終奮斗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詮釋責任奉獻,彰顯使命擔當。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交大醫學院先后選派8批569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前線,為阻擊疫情筑起白衣長城。師生醫務員工在疫情大考中,以實際行動展示了崇高醫德和精湛醫術。

同學們,在踐行醫學使命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許多品質,但最重要、最朴素的品質莫過於善良。醫者要有“大慈惻隱之心”,行醫先要“正其心術”。期望你們能始終守住善良的本色,不斷凝聚奮進力量,盡職盡責擔當使命。

剛才你們的學長江代紀反復提到的丁文祥教授心系兒童健康事業,在20世紀60年代白手起家,創建了我國首個小兒心胸外科隊伍,在我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方面創造了諸多“第一”,帶領我國小兒心血管學科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醫學是科學,更是“人”學,醫生面對的是生命,做醫生一定要有悲憫之心、救人之心。醫學不僅是對疾病的治療,還有對病人的關懷和照護。醫學的發展一直緊密伴隨科技的創新與進步,醫學技術進步呼喚醫學人文精神,醫學的溫度不應被儀器設備所阻礙,醫生的溫情也不該被化驗指標所限制。“醫以濟世,術貴乎精”,隻有將人文精神融入醫學技術的進步,才能駕馭醫學科學發展的方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正在深入推進,人民群眾的需求也由“以治病為中心”加速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在高質量推進浦東校區建設,開啟百余年辦學發展的壯美藍圖﹔打造海南國際醫學中心,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國際化、高水平的聯合辦學基地﹔成立全球健康學院和全健康研究院,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今天,同學們匯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發展洪流,你們將親歷嶄新的浦東校區正式啟用,與我們共同融入全球科創中心建設。期望你們要始終牢記健康中國使命,在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中不負韶華,接續奮斗。

第三、開創卓越未來,以刻在骨子裡的堅強,成就醫學人生

醫學科學正在不斷進步,從經驗醫學、循証醫學和精准醫學,發展到轉化醫學、智慧醫學和數字醫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是匯聚多學科前沿研究的“主陣地”,學科交叉融合持續推動了生命科學與醫學的進步與發展,對人類生命健康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科學的進步是為了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是為了讓人們擁有更長的壽命,擁有更舒適的生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醫學基礎研究,打造了上海市免疫治療創新研究院、上海市病毒研究院、鬆江研究院等一流創新平台,集聚頂尖人才,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的生命科學創新研究和聯合攻關,打造了世界一流的醫學前沿科學中心和醫學研究創新策源地。

隻有樹立堅定的目標,腳踏實地,善作善成,才有可能取得創新性和突破性的成果。剛才發言的周慧芳老師,她不畏艱難,選擇眼眶病的疑難雜症作為攻關方向,潛心學習、刻苦鑽研,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今年被評選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期望你們沉下心來,不跟風、不浮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堅持走前人不曾走的路,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成長成為醫學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20世紀50年代,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團隊診斷出了中國第一例原醛症。附屬瑞金內分泌代謝病科在鄺安堃教授、陳家倫教授、許曼音教授和寧光院士等帶領下,全體醫務人員不懈努力,發展成為第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創建了國家標准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服務全國一億多名糖尿病病人。

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戴尅戎院士在創業之初,骨科隻有4張床位。戴院士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率先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人工關節領域,闖出了一條基礎與臨床研究相結合的學科交叉科技創新之路。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新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當你們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要用百折不撓的毅力做到不氣餒、不頹喪、不埋怨。當你們沒有信心能夠解決難題的時候,要以刻在骨子裡的堅強,堅忍不拔,跨過難關。

成就醫學人生的道路漫長而艱辛,五年的醫學教材壘起來超過了你們的身高,等待你們的是艱苦的醫學學習生活。期望你們刻苦學習、追求卓越,秉承探索、質疑、實証和分析的科學精神,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學會傾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成長為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

“隻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建院71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走出了一批批大師大醫,我堅信在你們中間能涌現出更多的名醫名師,為醫學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未來將由你們來書寫。

同學們,今天你們開啟了新的旅程,你們要在交大,在醫學院,在附屬醫院裡輾轉求學,這勢必會給你們帶來全新的挑戰。我衷心祝願每一位同學能夠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實現自己的醫學夢想。期望你們堅定理想,以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刻在骨子裡的堅強,為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和一流醫學學科,為護佑人民生命健康,為建設健康中國而不懈奮斗,攜手開創醫學事業的美好未來。

(責編:李昉、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