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從“育分”到“育人”:“台灣校長”的大陸樹人之思

2023年08月14日09:0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從“育分”到“育人”:“台灣校長”的大陸樹人之思

中新社西安8月13日電 題:從“育分”到“育人”:“台灣校長”的大陸樹人之思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我一直在跟家長說,教育不是‘育分’而是育人,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他們的特點,這個社會才會是多姿多彩的。”從事教育工作35年,鐘鼎國初心不改。

出生在台灣桃園市,從小在眷村成長的鐘鼎國,一直對大陸有著自己的一番憧憬,正所謂“喝口家鄉水,人親土也親。”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畢業於台灣“中央大學”的鐘鼎國開始從事教育工作,在教學過程中他繼續深造取得博士學位,而后又經過層層遴選與考試,成為桃園市立大園國際高中第一任校長。那時的他或許不會想到,多年后能夠在大陸西部地區扎根,並讓年少時的憧憬走入現實。

因緣際會,2018年,鐘鼎國受邀赴任西安曲江康橋學校校長一職。據介紹,“康橋”於2002年在台灣創校,並成為當地頗有影響力的國際學校。2012年,“康橋”進入大陸,陸續開設了昆山校區、西安曲江校區、合肥校區等多個校區。

“國際教育不是學好英語,然后去海外留學。”鐘鼎國表示,如何讓學生具有國際視野,能夠進行跨文化溝通,是國際教育的核心課題。“要讓海外看到大陸青年的發展與突破”。

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與台灣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互動日益增多,兩地交流的平台不斷拓展。

“唐朝的長安城吸引了眾多外國人前來求學和生活,而后將中國的文化、飲食傳向世界各地,這本身就是一種國際交流。如今,隨著現代社會發展,經濟、人文、科技也在此間與古老的文化共生,‘古今融通’的西安擁有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的最佳條件。”鐘鼎國說。

鐘鼎國表示,“活”的文化一定是以人為本的文化,就好比台灣的飲食,大陸各地的美食在台灣幾乎都能吃到,但隨著市場需要,會發現裡面融合了很多符合當地特色的元素,最后形成了“台灣味”。

“我一個台灣人來到西安,最想念的就是‘台灣味’。”鐘鼎國笑言。

據鐘鼎國介紹,為了引導學生熱愛自然、崇尚科學、關心社會,學校通過田園課程、探索課程、游泳課程等方面的教學,讓學生從做中學、從學中思、從思中得。

“學校每年都要舉行小鐵人運動比賽,即便下雨路滑跑步會跌倒,但我告訴孩子們一定要爬起來完成比賽,讓他們不斷建立正向反饋,這就是我們育人的方式。”鐘鼎國說。

鐘鼎國告訴中新社記者,他所思考的國際教育有四個重要方向,即國家民族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世界責任。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在日常教學中,都要把這樣的意識融進去。“不談國家民族認同,何談國際教育?平時我跟學生交流的時候,會特別強調中文的學習,國學、國醫和國術的培養。”鐘鼎國直言。

“這些年,我們的畢業生在海外留學期間,有人創辦樂團、有人教身邊的各國同學下圍棋,他們充滿了自信,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情景。同時,這也是國際競合一部分。”鐘鼎國說。

作為一名“台灣校長”,鐘鼎國雖身在“黃土地”,但也常記家鄉情。“我一直認為學生的創意來自於跨領域的學習,其中包含知識領域與地理領域。我建議台灣的年輕人,要多到大陸各個大城市,甚至鄉間去走走看看。”鐘鼎國說。

在鐘鼎國辦公室的書櫃上,擺放著兩個相框,其中各書四字——“康庄大道”“橋接未來”,或許,這是一位教育從業者最朴實的願望與追求。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