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機電職院:為“新能源之都”提供人才支持
常州機電職院“智行機器人”產業學院開展實踐教學。受訪者供圖
6月4日—5日,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23年度工作會暨機械行業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會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常州機電職院)聚焦新能源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和創新鏈,從“人才+專業+平台+服務”4個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學校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服務等資源優勢,打造教科研一體化教師團隊,牽手院所、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共同體,打造出新能源領域一批優勢專業,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產業能力。
讓人才培養有方向
“作為國家高職‘雙高’建設單位之一,我們准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對接融合江蘇先進制造業集群,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在教學科研新領域新賽道上,塑造出新動能新優勢,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地方。”常州機電職院校長許朝山說。
在該校副校長劉賢鋒看來,新能源領域產業鏈長、應用場景多、創新難度大,高職學校要有所作為,讓人才培養有方向。
劉賢鋒介紹,常州機電職院將專業群建在產業鏈上,構建專業群與產業鏈對接譜系,動態優化了專業群結構與布局。一方面,學校的兩個國家“雙高”專業群對接了汽車零部件產品設計、工藝裝備規劃、加工制造、零件數控加工、質量管理等崗位,開設了工業設計、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等相關專業。另一方面,學校面向區域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人才需求,於2019年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現在,這專業已屬江蘇省高水平專業群核心專業。
常州機電職院產教部負責人介紹,學校瞄准新能源領域的頭部企業、標杆企業、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業,通過“一企一策”校企合作,創新性打造“一專一名企”產教融合創新實踐,讓專業群建設有效服務常州新能源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
此外,學校還與行業知名企業共建人工智能產業學院、智行機器人產業學院等五大產業學院,與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理想汽車有限公司、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領域企業共建集“人才培養、實習就業、專業實踐、技術服務、社會培訓”等多功能的“立體化”校企合作基地,開展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
讓教師隊伍強起來
常州機電職院黨委書記沈琳認為,師資強,則學校強。隻有堅持“人才強校”發展戰略,才能進一步吸引高層次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而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正是“人才強校”的重中之重。
5年來,常州機電職院圍繞國家“雙高”建設與育人目標,突出問題導向,堅持落實拓才引智優培、“雙師”隊伍提質增效、平台助推發展。目前,常州機電職院已聘請超500名行業、企業專家、工匠擔任學生職業成長規劃、技術指導老師,並建有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國家級教學團隊、省級以上“雙師型”名師工作室、緊缺型技術技能傳承與創新平台等。
同時,該校實施“評價改革”計劃,創新教師考評機制,建立“破五唯”評價體系,形成了“師德核心+多元業績”的教師評價考核體系、“條件核心+多元量化”的職稱評審評價體系、“崗位核心+三定優化”的崗位聘用制度體系、“質量核心+多元績效”的薪酬分配制度體系,學校的《“立德強技、成果導向、數字賦能”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綜合改革》入選2022年江蘇省教育評價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目前,該校通過對標國家資源庫建設標准,梯次推進資源庫驗收與推優工作,學校主持的3個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全部通過驗收﹔學校開發的項目化課程教材,29部獲批“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9部獲批省“十四五”規劃教材。
讓學生就業有保障
5年來,常州機電職院發揮厚實的專業基礎優勢,打造一批產教融合大平台,以新機制新生態構建校企育人與服務命運共同體,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專業建設,有效強化了人才培養,帶動了學生創新創業,提升了學校服務智能制造、新能源產業的實力。
在沈琳看來,校企共育人才,既破解了人才信息不對稱、人才培養不對路等問題,更讓學生學習有動力,學生就業有保障。
5年來,常州機電職院每年有400余名學生在常州市新能源相關企業實習就業,2022年畢業生留常就業率33.15%,學校連續三年獲評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量化督導A等高校﹔學校還獲全國高職院校育人成效50強、學生發展指數優秀院校。
今年以來,常州機電職院圍繞《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高質量服務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實施方案》,重點建設以新能源汽車技術為核心的高水平專業群一個,打造新能源輸送、新能源汽車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新能源輸送產業學院、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學院,建設武進國家高新區新能源技術職工培訓基地一個,全面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
(毛加明 劉 剛 記者 王 怡 實習生 孫嘉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