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天山:多主體發展職業教育 共建技能型社會

“職業教育不僅面向國內產業發展,同時也面向經濟雙循環,面向‘一帶一路’,面向民心溝通,面向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在培養大國工匠、解決國家‘卡脖子’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日前接受人民網專訪,就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在制度層面為職業教育保駕護航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26年以來首次大修。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將諸多重大改革舉措上升為法律條款,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強力支持,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為廣大職教人增強了底氣、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曾天山在去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導讀》中提到。
曾天山認為,《職業教育法》的修訂反映了國家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的進步,是依法治國、依法治教的體現,也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職業教育法》是長遠性和長期性的制度建設,從制度層面保証了職業教育持續發展,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定位方向。
“職業教育的發展,一方面源於黨和政府的重視,一方面源於職業教育人的努力,還有一方面是依法治教的成果。” 曾天山說,新《職業教育法》的內容更豐富,工作重點更清晰,也更加適合現代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
推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協同發展
“要運用系統思維推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在曾天山看來,有了高等教育的加持,就能讓職業教育的基礎更扎實、體系更完整,解決職業教育“長個子”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問題﹔職業教育也能為高等教育開拓發展領域,為學生提供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等方面的支持,掌握知識在不同場景的應用,增強就業創業能力。“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互通有無、各取所需,才能培養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優化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就是要凸顯職業教育側重技術教育的類型特色。”曾天山認為,不能將知識教育和技術教育截然分開,要融合發展,讓知識教育裡有技術,技術教育裡有知識,達到能想會做、知行合一。“過去職業教育內容主要是技能培訓,培養的是技術工人,而現在要求培養手腦並用、精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發展職業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積極建設、加快建設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技能型社會,推動 '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深入發展,是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戰略部署。”曾天山認為,我國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存在不小差距,高技能人才佔比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構建面向人人的職業教育體系,提高全民技能素養,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國家戰略人才,為構建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大國服務。
校企社多主體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在職業教育的培養主體上,曾天山提出,要發揮多主體辦學的作用,在政府統籌下各有側重,調動企業、行業和社會積極性共同發展職業教育。他認為,企業辦學的優勢在於可以更好地進行產教融合,同時也要發揮行業的牽引作用,規范行業技術教育標准。“政府辦學是我們國家的制度優勢,在發揮政府辦學主導作用的同時,學校要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開放辦學,尋求多方支持。讓學校感受到企業參與辦學的價值,讓學校成為企業離不開的合作伙伴,這樣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辦學格局。”
發展職業教育也離不開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古話說,‘師傅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但我們也說‘名師出高徒’。我們希望雙師型教師不僅要能說會做,還要善於引導。”曾天山認為,職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不同於普通教育的教師,要建設職業教育的“雙師型”隊伍,重在推進教師技師化(能夠懂行上手)、技師教師化(能夠因材施教),把兩支隊伍的特長融合起來,不拘一格,能者為師。
講好職教故事 破除刻板印象
在談到當前社會中存在的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時,曾天山提出,應該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正面宣傳,講好職教故事,破除公眾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他介紹,職業教育在體量上佔了高中以上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升學方面也已經打破了天花板,在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上都有發展空間。
“普通高校有‘雙一流’,職業教育有‘雙高’學校,國家還在扎實推進‘達標工程’,規范化、制度化地提升中職學校的辦學質量,建設一批優質學校和優質專業,夯實中職學校在整個職業教育體系的基礎地位。應該加強對職業教育體系的全面宣傳,不僅要介紹優質學校,也要宣傳改變面貌的薄弱學校﹔不僅要宣傳大國工匠典型,也要宣傳兢兢業業的普通勞動者代表,讓職業學校的學生“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
讓職業教育“走出去” 打造中國新“教育名片”
當前,中國已經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曾天山認為,技術是國際性語言,是大家都需要的,職業教育在出海和國際化上具有天然優勢。
“職業教育最具優勢的地方就是學校跟著企業走,技能跟著產能走,這既是承接先進技術的一種方式,也是推動人才本土化的重要舉措。做好魯班工坊等職業教育品牌項目,既是一張搶手的中國教育名片,也是一張亮麗的大國外交名片。”曾天山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