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人民時評)
作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人生成就和幸福的重要基石。如今,心理健康問題已逐漸從成人、職業群體延伸至青少年群體,並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近期,有關學生心理健康的話題引發社會關注。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全社會的共識。有的小學在班級設置心理委員,營造自信有愛的校園氛圍﹔有的中學倡導“積極教育”理念,將危機干預轉化為育人契機﹔有的高校從心理咨詢輔導中發現問題,在導學關系緊張的學院面向教師開辦講座﹔有的地方組建志願服務隊、請專家送教入校,滿足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近年來,各地和學校積極探索推進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素養不斷提升。也應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學生成長環境不斷變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凸顯,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和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等還有待加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課題。不久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五育並舉促進心理健康”。前不久,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召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視頻會議,部署進一步做好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探索建立省級統籌、市為中心、縣為基地、學校布點的學生心理健康分級管理體系”。著眼未來,應把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日常化,引導學生關心自身、悅納自我。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基礎首先是心理健康問題得到各方面足夠重視。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應逐步做到全員、全程、全方位。當前,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其實早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有苗頭。因此,要深化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成長問題的了解,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不斷提高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強化家校協同,降低學生心理與行為問題風險。有調查顯示,學生線下活動頻率、運動習慣與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預期成正相關。這就需要注重學生學習的勞逸結合,消除學習心理疲勞。一方面,學校在布置作業、組織考試時要合理規范,重視開展多樣化的校園體育鍛煉,靈活安排課外社團活動。另一方面,家長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幫助孩子減輕學習壓力,促進親子良性互動,提升應對孩子心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鼓勵支持同伴交往,輔助學生構筑同伴支持網絡。在同伴交往過程中,經過長期溝通交流建立起來的情感聯結,對促進學生情緒健康、人格完善等具有積極作用。當前,一些中小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和家庭教育理念等因素,與同齡人交友較少﹔有的大學生也面臨“社交卡頓”,存在社交焦慮。對此,要重視同伴交往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正確引導和發揮同伴關系的積極效應,傳授給學生同伴交往的技巧,幫助他們建立同伴信任,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長時期。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有利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對國家和民族未來高度負責的使命感,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多措並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就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5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