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上海這所大學“校園連續劇”面向社會預約開放

2023年05月09日08:4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上海這所大學“校園連續劇”面向社會預約開放

  朱浩文飾演的孫中山先生。

  思政課上觀眾收到的錄取通知書。

  學生們在華政交誼樓內演出解放軍解放上海前的一幕。

  鐘毓鼎飾演的聶光墀正在向老師、同學們介紹南京路上英國巡捕開槍殺人的情況。

  “聽!中山先生在思顏堂演講呢!”“快去,快去!”5月5日的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校園裡,行人很有可能被一群穿著民國學生裝的年輕人“拉”到孫中山先生1913年2月1日的演講處——華東政法大學40號樓禮堂門前,一起聆聽110年前的孫中山演講。這裡正在進行的,是華東政法大學“蘇河明珠”實景思政課,為大家“上課”的是大學生和思政教師。學生們在百年歷史建筑前上演了一幕幕經典橋段,思政教師則負責在每一個橋段結束后串場介紹。

  從孫中山演講地到解放軍宿營地,從上海解放前夕犧牲的最后一位中共地下黨員,到大草坪搭帳篷把辦公樓留給新生用的校領導,華政校園裡“全是戲”。同學們一邊在校園裡演出,一邊移步換景,切換場景的過程中,還不忘給觀眾發放一張華政錄取通知書、一份寫了解放軍入城三大紀律的革命軍人手冊等。

  首次飾演孫中山的朱浩文是國際金融法律學專業研二學生,他的台詞基本都是古文。一邊理解,一邊背誦,短短四五百字的台詞,他前后准備了將近一個星期。“理解台詞的過程,也在感受當時國家的處境。”朱浩文告訴記者,他還准備嘗試這套“劇本殺”中的其他角色,“每一個橋段、每一幕場景,都值得被記住。”

  華政學生處副處長劉光龍說,“蘇河明珠”實景思政課今后將成為華政思政課的一個招牌,面向社會各界開放預約。目前,已有上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等3家單位的有關部門預約了今后的課程。“我們校園裡有27棟重新修繕的歷史建筑,每一棟都有其獨特的故事。這些建筑現在都與蘇州河沿岸打通,市民可以從河邊直接進入沒有圍牆的校園。”劉光龍說。

  記者注意到,華政師生排演的這出“蘇河明珠”實景思政課與眾不同,一般高校思政課輻射范圍局限在校內或大中小一體化思政聯盟團體內,這所學校的校園本身,就是年輕人的“網紅打卡點”。此前,上海謀篇“一江(黃浦江)一河(蘇州河)”秀帶,打造“城市項鏈”。“蘇河明珠”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自2021年9月開始全面向社會開放,轉過蘇州河的U形灣,從今年“五一”期間剛剛開放的中山公園碼頭登陸,人們就能近距離看到910米沿線布滿27棟歷史建筑的華政長寧校區。

  這所學校還專門為乘坐游艇登陸的游客訂制了一條“水上”主題文化線路,堪稱國內高校獨立開辟的最火主題線路。

  這條主題線路一旦與“蘇河明珠”實景思政課銜接,將帶給觀眾獨一無二的紅色之旅新體驗。這樣的思政課,不缺觀眾。

  “打倒帝國主義!上海是中國人的上海!收回外國租界!”思政課進行時,校園裡飄蕩著陣陣游行示威聲,在如今的華政“六三樓”前,一名身上沾滿血跡的青年學生飛奔過來,忽地跌倒在地。1925年的5月底,當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發生,這位聶光墀同學回校通報當時的聖約翰大學師生:南京路上英國巡捕開槍殺人了!

  聶光墀的飾演者,是華政社會發展專業的大二學生鐘毓鼎,“跌倒”的橋段是他在反復排練中,與“導演”反復推敲后決定的。他的那一下“跌倒”,著實令觀眾們更加身臨其境,人們忍不住上前扶起這名學生。“既然是沉浸式體驗,就不能讓觀眾看你演戲,而是要讓觀眾一起動起來,一起演、一起體會。”鐘毓鼎告訴記者,盡管華政的學生都不是表演科班出身,但他們很願意用沉浸式體驗來彌補表演上的不足,“未來,我們的演出常態化以后,這堂思政課會接受公眾的檢驗,而不是僅僅面向校內師生”。

  鐘毓鼎參演的這個橋段,是整堂思政課中最具戲劇沖突性的部分。他飾演的聶光墀向校長反映情況后,反被這座教會學校的美籍校長訓斥逐退,中國籍教授錢基博、孟憲承等在樓前據理力爭,支持學生愛國運動。到6月3日,學生們在斐蔚堂外公開向死難者致哀,再遭校方強行阻撓。由此,500余名學生宣誓與聖約翰大學脫離關系,后來成為華東師大首任校長的孟憲承等17名教授也集體辭職。離校后,師生在社會資助下創辦光華大學,確定6月3日為校慶日。上海解放后,斐蔚堂改名“六三樓”。

  記者注意到,這堂思政課上,像聶光墀這樣一身血衣突然跌倒的“加戲”互動內容還有很多。比如,在1980年華政復校當天,觀眾會與學生一樣,收到一封封華政園的錄取通知書。當時,全校要招收400多名新生,然而校舍匱乏問題凸顯。校黨委慎重決定,將原來的校長辦公樓即4號樓讓給教師和學生使用,將其他辦公樓讓給學生住宿。就這樣,樓前草坪上搭起5頂帳篷供校長、教師辦公使用,從此“帳篷精神”被傳為佳話。

  導演組成員、學生工作部(處)負責人陳賽金告訴記者,這些戲都有現成的華政紅色故事本子,但像這樣在校園裡進行沉浸式互動演出還是第一次,“學生准備的時間不多,都是一邊學習一邊准備。它的可復制推廣性比較強,因此后續具備變成常態化思政課的潛力”。他說,這樣的思政課不僅能讓更多“學習者”熟悉歷史、重溫歷史,也能激發“授課者”的愛國愛校情懷。這樣的做法,讓學生登上“歷史”舞台,讓輔導員上好思政課,以“身邊事”感染“身邊人”。

  (記者 王燁捷文並攝)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