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護航留學路
在海外生活,學子們需要獨自面對陌生環境、學業壓力、文化差異等現實問題。近年來,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正受到越來越多家長和學生的關注。本報記者採訪了幾位留學生和專家,聽聽他們應對心理健康挑戰的經歷和建議。
積極融入環境
劉銘雨是一名留英學子,她坦言,剛來英國時不免感到孤獨。劉銘雨說:“留學初我有一個適應新環境的過程,這期間父母和熟悉的朋友不在身邊,當我遇到困難、產生煩惱時很難找人傾訴。不僅如此,英國多陰雨天,受天氣影響我出門的意願降低,宅家時情緒容易低落。”
“據我觀察,部分中國留學生因為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等很難交到要好的朋友,適應不好海外生活。”荷蘭中國學聯主席陳榆說,“一些同學表示自己社交圈狹窄,時常感到孤獨、沮喪。同時,留學生長期身處國外,國內的好友、父母很難與自己及時溝通、疏導情緒,嚴重者甚至產生抑郁、自閉等心理問題。”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出國人員心理健康支持系統項目組秘書長李同歸認為,留學生可以先從身邊的人開始,主動跟對方交往,建立和擴大新的朋友圈。李同歸說:“學生身邊的人包括導師、師兄師姐、室友、鄰居、當地的同學等,他們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緊急情況下,能夠給留學生提供直接幫助的人。建議學子有意識地、主動地接觸,才能構建起新的朋友圈,這也能增強學子應對新環境中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幫助學子盡快適應新的環境。”
對此,劉銘雨有切身體會。她說:“我喜歡打羽毛球,在學校健身房裡認識了幾名有相同愛好的同學。之后,我主動建了一個微信群,平時約大家一起打球。我們漸漸熟絡起來,成為了好朋友,除了運動,我們還一起去超市、圖書館等。”
學會釋放壓力
留學期間,學習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們面對的任務。當學業、求職的壓力加劇時,不少同學會出現緊張、焦慮、痛苦等心理症狀。
就讀於韓國延世大學的廖珂提到,韓國大學的課業較多,很多留學生一開始會感到難以適應。廖珂說:“一些同學壓力大、學習吃力,想要獲得好成績的心情迫切,這時不知道如何調節,就容易陷入苦惱無法自拔,精神上處於高壓狀態。”
“求學在外,部分同學對未來職業發展感到迷茫,當求職遇到挫折時會情緒低落,甚至自我否定。”陳榆說,“我建議留學生先要堅定自己能夠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振作精神。此外,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大家可以與朋友傾訴,以此釋放內心的壓力。為了幫助留荷學子應對心理健康問題,全荷學聯成立了‘心理健康緊急聯絡小組’,小組成員可向相關同學提供及時的幫助。”
對於如何釋放壓力,李同歸建議說:“同學們要有自我效能感,它指一種‘我一定能做好’的強烈信念,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備抗壓能力,需要有意識地激發出來。心態的調整並不容易,最直接的方法是從改變行為開始。可以給自己設定目標,比如堅持跑步、鍛煉,多設幾個鬧鐘督促自己早起,這是當下完全能做到的。有了積極的行動,心態自然會受到影響變得開闊,這樣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培養興趣愛好
到達新環境后,留學生們慢慢地適應了生活節奏,買菜做飯、上課自習、完成作業……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一些同學會容易出現迷茫、空虛的負面情緒。
“有的同學早晨醒后先瀏覽手機信息消磨時間,感到索然無味,不知是否應該起床、上學,心裡覺得空落落的。”李同歸說,“還有的同學會自責,后悔離開家鄉出國留學,感到無助、無望﹔一些同學會緊張,甚至無緣無故地擔心發生不好的事,總懷疑自己身體出了問題等。”
對此,李同歸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有效調節情緒。他說:“學子們從現在開始可以培養一個興趣、愛好,並且堅持下去。當大家留學在外心情不愉快時可以做感興趣的事,心情會變得更好。”
“興趣愛好讓我的生活豐富起來。”劉銘雨說,“當沉浸在羽毛球運動中時,我感到充實快樂。我建議同學們積極嘗試不同活動,發現自己的愛好,比如參加學校的足球、話劇、動漫等社團活動,結交朋友,讓留學生活更有趣。”
就讀於美國杜蘭大學的庄沁說:“許多留學生日常軌跡是學校和住所兩點一線,如果缺乏社交,生活容易單調乏味。我認為如果感到生活枯燥而心情不好時,要做具體的事來轉移注意力,比如打掃衛生、做飯、看場電影等。其實,‘會生活’是一門需要習得的技能,大家可以多探索自我,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事上,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