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拓展支教幫扶方式

雲端有個支教課堂

本報記者  丁雅誦
2023年04月06日06: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教育部
  制圖:張芳曼

  核心閱讀

  隨著教育數字化的推進,“雲支教”成為一種新的支教形式。它既是對傳統線下支教的創新,也為支教公益行動提供了更多可能。

  近來,各地積極拓展支教幫扶方式,架起“雲端橋梁”,分享優質資源,讓學生和老師共同收獲成長。越來越多的志願服務者參與到“雲支教”中,他們突破時間、地域限制,將知識和陪伴送到偏遠地區孩子們的身邊。

 

  “我喜歡和支教的姐姐們聊天,感覺很親切”“屏幕上的支教老師教得好,我對畫畫更感興趣了”“我要努力學習,以后也要當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小小的雲端窗口,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見識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擁有了追夢未來的自信和勇氣。

  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雲支教”方興未艾。這一方式突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專業支教力量不足、覆蓋面不廣、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如今,許多師范生、優秀教師、專家學者以及其他志願服務的力量都參與到“雲支教”當中,為支教公益行動注入新鮮血液,給孩子們帶來教育的一陣“春風”。

  雲端見面是一種細水長流的陪伴

  又到了和“雲支教”老師視頻的時間,陝西省嵐皋縣城關鎮九年制學校四年級學生汪曾海,滿懷期待地打開手機。手機的另一端是陝西師范大學大二學生葉思童。

  “前兩天我去爬山了,我們這風景很好,有空來找我玩”“今天我讀了神話故事精衛填海,一隻小鳥竟有這麼大的勇氣去挑戰大海,我覺得很感動”……寒假期間,葉思童和汪曾海做了兩個約定:一是一起閱讀《中國神話故事》,每天4個章節﹔二是每天運動半小時。

  每周一三五日的晚上,都是汪曾海與葉思童的“見面”時間。“雖然只是雲端見面,但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開心與煩惱,我們都會彼此分享。”葉思童說,“剛接觸的時候,曾海叫我‘葉老師’,后來慢慢熟悉了,我就成了他的‘葉姐姐’,這種感覺十分幸福。”

  上學期末,在學校眾多的假期社會實踐中,葉思童選擇了“一起雲支教”項目。經過選拔和培訓,陝師大150名志願者與城關鎮九年制學校學生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開展支教幫扶活動。

  “我們希望大學生志願者利用自己專業所學,陪伴孩子一起閱讀、運動,一起尋訪家鄉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孩子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讓大學生們不斷提升水平,體悟家國情懷,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陝師大團委老師朱宏偉介紹。

  “在與汪曾海媽媽的溝通中,我發現,‘雲支教’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幫助家長轉變教育方式。”葉思童說,“在農村偏遠地區,家長的文化程度往往不高,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家長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沒有辦法合理化解,有時候可能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說,‘雲支教’搭建起支教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橋梁,對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很有幫助。”

  “相比於普通支教,‘雲支教’更是一種細水長流的陪伴。”對葉思童來說,雖然“一起雲支教”項目暫時告一段落,但她和汪曾海的聯絡不會斷、感情不會斷。“我們會一直保持電話聯系,有任何問題,我都會傾全力相助。”葉思童說。

  據了解,“一起雲支教”大學生服務鄉村教育公益行動2021年正式啟動,計劃聯合100所高校,招募1萬名大學生,通過在線教育培訓,為鄉村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為老師提供信息化教學遠程服務。

  在孩子們心中埋下探索求知的種子

  北京師范大學書法專業碩士的書法作品賞析、清華大學天文學博士的天文之旅、中央美術學院青年畫家的簡筆畫創作……很難想象,借助網絡的力量,這樣的課程,竟開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鎮轄區內各小學及教學點。

  “孩子們十分期待每周四下午的‘雲支教’課堂。”高嶺鎮中心學校校長韋登說,“老師們的講授內容廣博、形式生動,孩子們因此看到了外面廣闊的世界,也在心中埋下了探索求知的種子。”

  談起開展“雲支教”的初衷,高嶺鎮加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燕輝說:“扎根鄉村一段時間后,我發現,雖然近年來鄉村學校硬件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但優質教育資源仍然不足,素質拓展課程依舊匱乏。”

  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的陳燕輝想到,自己的同學和朋友中,不少人有支教經歷,參加工作后也還在關心鄉村教育。“能不能借助互聯網,把二者結合起來,把外面的優質教育資源引進來?”於是,他提出了“雲支教”的想法。

  受陳燕輝邀請,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的副教授趙延風不僅成為“雲支教”的一名老師,還擔任了“雲支教”項目的顧問,參與設計課程。“我們設計了涵蓋國學、書法、音樂、古詩詞、語言表達、禮儀、科學等提升師生綜合素質的特色課程,希望能夠拓展孩子們的視野,浸潤他們的心靈。”趙延風說。

  “老師是新的,知識是新的,上課方式也是新的。我們了解了孔子、雲游了故宮、接觸了筆墨紙硯,這樣的課程我們很喜歡。”加全小學學生韋夢素說,“我以后也想去北京上大學。”

  “‘雲支教’講授的內容是對課堂知識的有益補充,對教師教學也很有啟發。”都安縣安東小學校長黃昭華說,“去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們把‘雲支教’作為學生課外拓展的固定課程,在全校30多個班級開展,並要求老師也認真聽講,課后帶領學生做延伸思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陳燕輝介紹,目前,“雲支教”與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央音樂學院、故宮博物院等多所高校和事業單位的學者、老師建立起聯系,並在項目管理、規范化運營方面得到廣西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支持,針對鄉村教師的課程項目也在逐步推進,“雲支教”逐漸步入正軌。

  推動“雲支教”長期化、科學化、常態化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幫扶帶來了更多可能,如今,“雲支教”以更多的方式在各地展開——

  為解決偏遠農村薄弱學校音體美等課程“開不齊、開不好”的問題,甘肅省實施“‘互聯網+’師范院校支教服務”項目,將師范生教育實踐的剛性要求與鄉村小規模學校對優秀師資的現實需求雙向對接,既拓寬了師范院校實踐的渠道,也為偏遠農村地區學校共享城市優質教育資源提供了條件。“透過屏幕,我能深切感受到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我想盡我所能、傾己所學幫助他們。”參與支教的大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在“一對一雲支教”基礎上,嶺南師范學院推出“四點半雲課堂”服務活動,與數所鄉村、海島中小學校結對,進行組團式幫扶。學校遴選優秀大學生宣講員,以每周1至2次的頻率,為結對學校的學生開講黨史知識、安全健康、勞動實踐、法律常識等線上課程。不少結對學校的老師表示,鄉村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存在短板,“四點半雲課堂”令人期待。

  青島大學七海公益雲支教服務隊,採用學期中線上+寒暑假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對受助學生提供持續幫助。在其雲支教服務平台上,志願者的特長、特點信息像“菜單”一樣,面向注冊的受助學生公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志願者。孩子們說,“支教老師不僅能講學科知識,還有親情陪伴、心理咨詢等,我們很喜歡。”

  “雲支教”不受環境影響、不受空間限制,將優質教育資源送到偏遠地區孩子們的身邊,這是對傳統線下支教的創新,也為支教公益行動打開了更多可能。

  下一步,如何推動“雲支教”長期化、科學化、常態化發展?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師張玉榮認為,“雲支教”應在加強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建立長期對口幫扶機制、與當地教師團隊協作設計特色校本課程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實現更大價值的突破。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06日 07 版)
(責編:白宇、胡永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