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米開朗基羅廣場的月光

鄒耀遙文/圖
2023年03月30日09: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意大利佛羅倫薩2022年中秋夜的朗月美景。

去年中秋,我在意大利,這是我在海外度過的第一個團圓佳節。盡管佛羅倫薩的節日氛圍並不濃烈,可在這個象征團圓的傳統節日裡不做點什麼,未免心緒難平。冬姐說,不如咱們一起出來賞月吧。去哪呢?整個佛羅倫薩隻有米開朗基羅廣場最合適了。

9月傍晚,約上七八好友,沿著彎彎曲曲的台階,我們爬上了位於城南小山上的米開朗基羅廣場。廣場興建於19世紀,以文藝復興后三杰之一的米開朗基羅命名。我們在廣場東北角尋了一個長長的石凳,擺上水果與零食,共話中秋。這裡擁有整個佛羅倫薩最好的視野,站在廣場上俯瞰,聖母百花大教堂高聳的穹頂和鐘樓、見証著美第奇家族興衰榮辱的舊宮、長眠著米開朗基羅和伽利略的聖十字聖殿……周邊古跡仿佛正靜靜述說這座城市曾帶給世界的文明與燦爛。月亮緩緩爬上了古城的天空,風雲變幻,世事變遷,不變的唯有那皎潔月光。

明月掩映在雲彩之中,若即若離,月光下是城東連綿不絕的田園與丘陵。這幅月下之景與我的家鄉多麼相似啊,這輪中秋月突然讓我覺得格外親切,我趕緊拿出手機,拍下了這一幕發給父母,在微信上“隔千裡兮共明月”不也是一種浪漫嗎?

微信發出的那一瞬間我才意識到,國內已經凌晨2點鐘了,他們早已沉沉睡去。現代科技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萬裡之遙的距離隻需一天的飛機,遠方的游子與家人通信也不必再鴻雁傳書,但我們始終無法改變自然規律帶來的6小時時差,此時的思念,是科技無法改變也無法彌補的。

人生的聚散總是無常,卻又如此奇妙。距離與時差拉遠了國內的家人和朋友,卻讓我在這裡結識了新的朋友。當天相聚的伙伴,都是在佛羅倫薩學習的公派留學生。冬姐的專業是建筑,旭哥主攻的是土木,老劉學的是水文,我研究的則是地質……我們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在國內的學習和科研工作中難有交集,今夜卻相聚在這座意大利古城之中。青怡正在一旁為大家准備著水果和零食,旭哥正鼓搗著新買的攝影設備打算定格今晚的月光。冬姐抱著吉他,老劉搖著沙錘,我也掏出了我的寶貝口琴。悠揚的琴聲、歡快的和弦、跳躍的錘點、溫柔的女聲匯聚在此刻。輕柔的月光洒在廣場上,旋律交織伴著我們的歡聲笑語。

出國前,很多人告訴我,國外的學習與生活適應起來並不容易。剛來到這裡時,我也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慌亂和局促,語言、飲食和學習環境上的改變讓我不知所措。但很快我就適應了佛羅倫薩的生活,我的適應期似乎比其他人都短,為此我還挺自得。今夜我才忽然發現,哪裡是我的適應能力強,隻不過是因為在這裡相識了一群好友,我們交流著如何租房、辦稅號、跑居留,探討著如何克服語言難關、更好融入外方課題組。為了論文和實驗焦慮不已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出來聚一聚舒緩心情。好友們之間相互鼓勵和支持,成了我在佛羅倫薩最難忘、最溫暖的記憶。

伴著月光,我們品嘗著托斯卡納的紅酒,分享著好友從國內捎來的月餅,也暢想著即將奔赴的未來與遠方。“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我們的求學之路即將進入尾聲,大家都已進入博士畢業論文的撰寫階段,很快就要回國、答辯、畢業、工作了。我們即將告別熟悉無比的校園生活,走出象牙塔,大步踏進時代大潮之中。冬姐希望在沿海繼續她的研究工作,青怡打算回家鄉發展,我和旭哥想著去中部城市工作,老劉還有些舉棋不定……

“來吧,來這座城市和我們一起打拼吧。”我們紛紛勸著老劉。“好!明年我們在那裡不見不散!”也許是未來和遠方太迷人,也許是月光和美酒太醉人,老劉的臉有些微微泛紅。

月光似水靜默無聲,映襯著古城的過去也照亮了我們的未來,寄托著思鄉的感傷也帶來了相聚的喜悅。也許下一個中秋節,我們都已完成了各自的學業,奔向遠方,要在天南海北共賞一輪明月了。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忘記,那年中秋之夜在佛羅倫薩、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上的那一輪月光。月光下,是我們在異國他鄉相遇相知、暢談理想與未來的地方,那是我們值得保留一生的回憶與青春。

(作者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