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節日

![]() |
孩子討糖是聖馬丁節的傳統之一。 |
荷蘭的冬天來得很早。日歷剛翻過10月,“10點看日出,3點看夕陽”便成了日常。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還沒上完一天的課,窗外已經漆黑一片。走在路上,頭頂黑夜,再加之陰雨連綿,總讓人感到“長夜漫漫”。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人總要給自己尋些樂事。想來,荷蘭的節日文化之所以非常有趣,也就不足為奇了。
早在冬日來臨前,整個阿姆斯特丹就做好了准備。市中心的街道上懸挂燈串,形成一道道拱門,點亮了城市的邊際線。臨近運河的街道更堪稱火樹銀花——燈串纏繞在樹上、橋上,與運河中的倒影交相輝映,讓人恍若置身童話世界。節日的氛圍也在這素朴的暖橙色中逐漸烘托起來了。
絢麗的燈光都是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做鋪墊——聖誕節。或許是不甘於冬日漫長的等待,生性活潑的荷蘭人有多種方式讓寒夜熱鬧起來。
對了,荷蘭人裝扮自己的窗子非常值得一看!臨街的房子窗戶大,不少人家就用大型燈束點綴。我見過許多樣式——馴鹿、星星、聖誕樹……每逢路過總是忍不住多看兩眼。越是臨近節慶,街區的窗戶就越是亮堂。一想到每扇窗后面都是一家團圓的燈火,我心中的思鄉情就起了波瀾。
聖馬丁節也很有意思,我與它的相遇純屬“意外”。那天,聽到有人敲門,我以為快遞到了就去開門,門一開,外面站著幾個小朋友。他們有些害羞地唱起歌來,聲音怯怯,幾乎聽不出旋律,眼睛卻亮晶晶地看著我,手裡的小燈籠隨著歌聲微微搖晃。我隨著節拍鼓掌,孩子的媽媽在身后笑得慈祥。我好奇地問:“這是節日嗎?”媽媽笑著點頭:“你得給他們一塊糖。”
我很樂意!翻出糖盒,我從裡面掏出幾塊大白兔奶糖。小朋友們捧著雙手眼巴巴地等著,我俯下身,將奶糖放進他們柔軟的掌心,解釋說:“這是很經典的中國糖果,給你們也嘗嘗。”
聖馬丁節后不出幾日,是聖尼古拉斯節。這位“荷蘭聖誕老人”也留著白胡子,身穿紅色長袍,頭戴畫有金色十字的紅色尖頭帽子,還舉著金色長杖。每年12月初,他從西班牙出發來到荷蘭,騎著白馬穿越荷蘭的各個小城,跟小朋友們打招呼。那天我與朋友聚會,在西部小城哈勒姆看到人群聚集在市政廣場上,“聖尼古拉斯”緩緩下馬,登上早已搭好的高台。人群唱起歌來,他的跟班“黑皮特”們手裡拿著燈籠,向四周撒糖。
糖果總是讓孩子們開心的好東西。我早已不是小孩子,但在那天,我抓到的糖如同接受了這份節日的邀約,在寒冬中留住片刻童趣。
(作者系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新媒體與數字文化專業在讀碩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