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職教發展大家談”系列報道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厚植“三農”情懷 培育“一懂兩愛”新農人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傅兵
2022年06月27日14:16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新職教法於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首次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現代教育聚焦於培養健全人格,培養勞動能力、勞動意識、勞動技能。

建校一百一十余年來,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立德樹人,強農興農”的初心使命不變,在“立足蘇南,服務三農,緊扣特色,爭創一流”的辦學思路下,以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為目標,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踐行“勤勉崇農、實干創新”的蘇農精神。

品牌活動聚焦為農本色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度重視文化育人工作,凝練各二級學院專業文化,統合校內外文化育人平台和育人資源,把校園文化與時代特征、地域特色、辦學傳統、專業發展相融合,致力於打造“江南農耕文化弘揚者、園藝職業教育開拓者、蘇州園林技藝傳承者、智慧農業建設領跑者、國際職業農民培育和輸出探路者”等五張名片。充分考慮職教學生的學習特點,學校以特色活動為抓手,讓學生在聚焦、參與、深入、感悟的過程中體會“為農”內涵。打造校園特色品牌“勸農大學堂”,形成“勸農大講堂”“勸農文化節”相融合的耕讀傳家校園文化氛圍,引領涉農專業大學生樹立“大國三農”情懷、厚植服務鄉村振興理想。

學校還廣泛開展“農耕文化節”“蘇農三點半”“一院一品一特”等主題活動,融合蘇農文化特色、農耕文化氣息、專業文化特點和青春創意活力,以“學農、愛農、敬農”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內核,在師生中形成濃厚的“為農”氛圍。舉辦蘇農首屆大學生網絡文化節,鼓勵學生立足專業,挖掘亮點特色,創作更多優秀網絡作品。組織師生積極參與到教育部、人民網主辦的“閱讀伴我成長”活動,結合專業特色思政活動,開展“共讀一本書”、vlog大賽、名師導讀、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推動讀黨報學黨史入腦入心。

勞動體驗涵養強農技能

學校明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培養目標、體制機制、教學體系、培育路徑等環節,逐步形成了“校地聯動、教產銜接、開放融合、終身教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蘇南模式。

以耕讀實踐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將校園文化、實踐教育、勞動課程、精神培育與基層黨建相融合,與周邊村、企黨委(支部)簽訂校企(村)合作圈黨建聯盟協議,搭建校企合作圈“黨建共同體”,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農村、到實踐基地、到生產一線開展美麗鄉村尋訪、勞動實踐、志願服務、文化下鄉,培養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和奉獻的勞動精神﹔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鼓勵返家鄉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參與屬地化、常態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在“希望的田野”干事創業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通過頂崗實習、校企共建項目讓學生更廣泛地參與具體實戰的磨練,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服務鄉村振興的復合型人才。

學校還將勞動教育融入生活日常。通過開展“宿舍春耕計劃”“最美小園丁”等活動打造學生宿舍的“專屬微菜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通過“校園花鏡我來護”“小小環護員”等活動,提高學生責任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使思政理論知識的價值、精神與內涵通過勞動實踐進一步鞏固。

科技服務堅定興農自信

學校致力於推進科技服務平台構筑、科技成果培育、科技服務機制創新和科技培訓助農等“四大工程”,組建了花卉、蔬菜、稻麥、園林等6個科技創新與服務團隊,整合資源、集聚人才,助力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已先后為長三角地區300余個花卉企業和基地園區、蘇州30個美麗鄉村和57個共享農庄提供了技術支撐,服務對象覆蓋全國20個省、江蘇三分之二的縣(市、區),為鄉村振興貢獻了蘇農智慧和力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學校成立“鄉村振興講師團”,通過理論宣講、田間課堂、科技幫扶等形式,持續為基層一線農技人員、創業致富能手傳授新知識、新技術,並幫助解決其在生產中存在的難題,展現鄉村振興中的蘇農擔當。開設“科技強農 薪火相傳”專欄,集中報道優秀教師的科研成果和服務成效,在教師中形成“比學趕超”的良性競爭態勢,在學生中建立“科技助農”的專業自信。學校還依托各推廣示范基地,帶領學生參與模塊化課程的實訓,切實融入助農的工作中,在成果實效中堅定興農決心,培育學生成長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職業農民。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