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5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讓更多勤奮好學的農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今年要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將去年面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1萬名重點高校招生計劃增至3萬名,招生區域包括所有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招生高校覆蓋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屬高校特別是知名高校。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在全國高校招生計劃中專門安排18.5萬個名額,由東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我國從去年起,面向中西部農村地區推出了國家扶貧定向招生計劃,這一計劃對補償貧困地區的高考公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年國家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人數,表明了進一步高考公平的決心。
推進這一計劃,需要注意三方面問題。其一,這一計劃是在現行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框架下進行的,而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本身,是造成各地錄取指標不均衡的根源所在。因此,如果繼續在這一框架下進行公平補償,將很難真正實現各省、各地的高考公平。
其二,國扶計劃是放在提前批招生的,主要安排的是涉農專業,這增加了貧困地區考生升學的機會,也考慮到他們求學與農村發展的結合。鑒於我國招生過程中存在行政主導的問題,人們也擔心,這一計劃會不會被地方權勢階層利用,給有權有勢子女進入名校一個新的通道,進校后再換到其他專業。
其三,由國家出面要求高校增加對貧困地區的招生計劃,是政府對高校招生進行宏觀調控,而調控必須處理好政府計劃和學校自主權的關系,如果調控計劃過大,就會影響到高校的招生自主權。
解決這三方面問題,需要深入推進高考改革,突破現行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框架,實行全國重點大學面向全國招生。具體思路有二:一是全國統一考試,不分計劃、集中錄取,這就是全國統一分數線的思路﹔二是全國統一考試,高校結合統一考試成績自主招生。按照第一種思路,貧困地區的考生在高考中照樣沒有優勢。我國重點大學中農村生源近年來持續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教育起點低的農村考生無法在一張試卷上和城市學生競爭。而實行全國重點高校基於統一測試的自主招生,則既落實了國家《教育規劃綱要》關於“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的要求,也全面擴大了高考公平。
對此,肯定有人有不同意見,認為自主招生隻會加劇農村地區、不發達地區的高考不公,因為目前高校進行的自主招生增加學生的負擔不說,還可能存在潛規則。可是,我國高校當下進行的自主招生,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自主招生,而是嫁接在集中錄取制度基礎上的半自主招生——學生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測試,獲得資格之后還要參加高考集中錄取,這樣的自主招生,不但沒有打破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也沒有擴大學生的選擇權。
真正的自主招生,是學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尤其是學生選擇學校,即一名考生可以自主申請若干所大學,獲得多所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后再根據學校的教育質量、聲譽和提供的教育服務選擇大學。按照這樣的自主招生,高校根本不可能再玩招生的手段來搶生源(目前高校通常把考試放在同一天來限制學生的考試選擇),而隻有用教育質量、服務來吸引生源。更重要的是,如果學生有了選擇學校的權利,其他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評價權也就全部落地,學校的辦學模式也必須進行根本性變革。在這樣的自主招生體系中,推進高考公平,做到招生錄取的透明、公正,也成為學校樹立教育聲譽,吸引學生的手段。那些大搞權勢交易、不尊重公眾利益的學校,很快就會被學生拋棄。
推進真正的自主招生改革,不但是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需要,也是擴大教育公平的需要。如果能實行全國重點大學面向全國的統一自主招生,那麼,困惑我國高考的地域不公平問題會得到根本治理。
冰啟(上海 教師)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願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願送祝福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