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五學子高考成績平平 憑什麼同時考上哈佛--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東南大學五學子高考成績平平 憑什麼同時考上哈佛

2013年03月26日07: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日前,東南大學建筑學院5名本科生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攻讀建筑學碩士,另有幾名學生被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建筑聯盟學院等國際一流大學錄取。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些被世界一流大學錄取的學生高考成績並非特別突出,基本不在各省前200名之列,有的甚至還在千名之外,其中有好幾人當初報考東大時因考分不夠未能直接進入建筑學院,而是通過轉系進入建筑學院。

  他們憑什麼考上了哈佛?在大學期間都做了些什麼?

  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

  徐振歡大一結束是從人文學院旅游專業轉到了建筑學院,被哈佛錄取﹔錢峰是城市規劃設計專業學生,大三后開始對建筑學感興趣,被哈佛大學建筑學院錄取﹔朱冰瑤是從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轉到了建筑學院,被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學院錄取。

  三人都是同樣的問題,考分不夠,沒能考進建筑學專業,但都很喜歡建筑學,徐振歡和朱冰瑤是通過考試轉到了建筑學院。

  每年,東南大學都有5%的學生可以通過學校考試轉專業,建筑學院每年轉入二三十人。

  對於高考,三人有一肚子的委屈,“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銜接有問題”。

  高考之前,大家對大學都沒有規劃,就是為了考高分考好大學,大學就是為了就業,找個好工作。徐振歡和朱冰瑤兩人都喜歡畫畫,但為了考個高分,都隻好放棄愛好,一心為高考拼搏。

  朱冰瑤說:“上高中之前,同學聊天兒都聊‘你喜歡什麼’,‘我喜歡什麼’,高中之后,談話內容就是‘我做完了,你做完了嗎?我們對一下答案吧’。”

  錢峰認為,學習就是讓每個人的個性、興趣和天賦得到發展,但高考卻隻認分數,讓人放棄了興趣,忽視了個性發展。

  3年的痛苦折磨終於考到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大學,但在大學發現,許多人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許多高考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因此沉溺網絡,荒廢了人生。

  朱冰瑤和徐振歡都是看到建筑學院學生的作品時突然喚醒了他們曾經的愛好,發現建筑學才是他們最大的興趣。兩人通過考試,如願以償。

  朱冰瑤說:“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作品,有時候還推倒重來,哪怕熬夜也覺得值得,覺得每一次自己的思想都得到提升,因為那是自己真正喜歡的。”

  在她看來:“干一行,愛一行,那是被動學習,愛一行,干一行,學習才有動力。”

  有個性才能成大器

  東大建筑學院流傳著一個故事,普利茨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讀研究生時,曾對導師和師兄說,中國隻有一個半建筑師,他自己算一個,引得哄堂大笑,他的導師齊康院士並未責備他的狂妄。

  建筑學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體,理性和感性的交融,因此造就了建筑系的學生大多比較有個性。

  東大建筑學院包容有個性的學生。王建國說:“有個性才能成大器。”

  錢峰就是個很有個性的學生。

  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提出的“堅固”、“實用”、 “美觀”的建筑三原則一直被建筑學界公認,但在錢峰看來,這個說法不夠准確。

  “這個原則可適用於每個物品,我認為應該是建筑物應該具備地域性特征和時代特征。”錢峰說,這是他讀了大量建筑學書籍后自己得出結論,在向耶魯大學申請時,他充分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被耶魯大學建筑學院錄取了。

  朱冰瑤在申請材料中的自我陳述做了充分的闡述,她認為當下中國建筑師們缺乏責任感,中國的建設速度太快,建筑景觀大多忽視了風景,相互模仿,喪失了特色,“大家都會羨慕一個15歲的孩子考上了大學,而不會考慮到他失去了什麼。”

  實踐經歷比考試成績更重要

  申請哈佛、耶魯等名校,除了英語成績,建筑學院的學生都要提交一份自己的作品集。這是他們五年來的學習實踐成果。

  徐振歡認為,哈佛正是看中了他在國內知名事務所的實踐經歷。

  岳碧岑和葉雯欣兩人共同完成了一個地質博物館的設計,那裡原來是南京湯山採石場的一個坑道,她們到實地考察尋找靈感,花了8周左右的時間完成了一張七八米長的剖面圖成品,該設計獲得了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的優秀作業獎,這個設計也成為哈佛大學的敲門磚之一,兩人同時被哈佛錄取。

  曾經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的張潤澤印証了這一說法。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學校十分重視實踐,學校規定,大學五年級必須參加一次工程實踐,學些也提供很多實踐機會,許多學生每年假期都會去實習,尤其是在一些國際知名事務所實習會被國際一流大學認可。

  初到新加坡,張潤澤有點不適應,國內一個學期開七八門課,學習一般都是點到為止,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習成果,而那邊隻開三門課,但這三門課內容卻十分豐富,深入學習,並不以考試成績為導向。

  在新加坡,他們14名同學參與設計了一個26公裡長的廢棄鐵路的景觀帶,設計非常復雜,但大家各司其職,配合得很好,終於做出了一份滿意的設計。

  張潤澤說,真正去做了,你才會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次實踐讓他認識到合作十分重要。得益於這次交流,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3位老師推薦下,他收到了英國建筑聯盟學院錄取通知書。

  小班化教學,手把手地教

  “我其實不是最優秀的學生,高考在區裡都排在千名以后了。”岳碧岑說。但是她的作品設計理念都很新穎,多次在國內設計大賽中獲獎。

  一流的學生是“熏”出來的。東南大學建筑學院院長王建國教授認為,一流的學生必須擁有國際化視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很強的自主研學能力,這需要有強大的師資隊伍和正確的教學方法來培養他們。

  以東大為例,建筑學院一直是業內的翹楚,2012年的學科排名中僅次於清華大學。目前,東大建筑學院擁有3名院士,兩名長江學者、1名全國杰出青年、36名教授,有一批國內頂級專家教授任教。此外,學校還與世界上30多所院校,尤其是以建筑學聞名的英國建筑聯盟學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筑與規劃學院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學分得到各大名校的認可,學生的各種交流活動也十分頻繁。

  東大建筑學院師生比相當高——1︰7。從一年級開始,專業課都是小組課,每個小組12人,安排教授、助教各一人。

  東大建筑學院本科是五年制,從四年級開始,實行“教授工作室”教學方法,學生、老師開始雙向選擇。教授工作室實際上有點類似私塾,教授們手把手的教學生,經常和學生一起聽講座,一起討論學習。

  因為每個科目都有好幾位老師,每個老師的特點和主攻方向不同,這就給了學生很大選擇余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每位老師帶的學生不能超過15人。

  王建國教授介紹說,教授工作室是學習國外的做法,師生都能各盡所長,以科研項目為依托,教與學互動,真題假做或真題真做。

  被哈佛錄取的徐振歡很喜歡這種學習氛圍,每天都去教授教研室學習看書,和碩士、博士們一起討論,教授每周有兩天專門指導他們修改作品,雙方每次交流至少半小時。

  這種教學方式對老師來說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他們不能隨大流進行教學,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是獨立設題授課,與同學雙向選擇,所以必須注意自己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不歡迎,他的課就很少有人選,連續兩次就有可能被院長誡勉談話。

  王建國教授坦言,鑒於國情現狀,學校還沒有優勝劣汰的機制。

  本報南京3月25日電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