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七月三日至六日举办——

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绝活·特别策划)

2025年07月07日08: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金属文物修复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韦荃:对于金属文物,不同制作工艺和埋藏环境会引发不同病害,修复时必须研究病害的根源和机理,修复重点在于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并进一步恢复其艺术价值。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金属文物。

金属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考古探掘
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孙智彬:考古探掘分为勘探和发掘。考古工作者要根据地形地貌综合研判,找准定位,确定探孔位置。在工作面发掘时,要根据不同土质、土色、包含物等因素划分堆积单位,从上往下、从晚到早依次发掘。
图为参赛选手在进行考古勘探。

位于四川泸州合江县黄氏坝沙溪口的考古探掘赛场全景。
黄建伟摄

陶瓷文物修复
韦荃:陶瓷文物容易破碎,所以很多出土的陶瓷文物都需要修复。由于长埋地下,陶瓷文物会受到各种病害影响。修复时,要仔细研究病害的原因,才能形成合理的方案并完成整个修复过程。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陶瓷文物。

参赛选手在清理陶瓷文物的表面。

木作文物修复
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张立方:木作文物修复传统上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修复的是建筑结构体系,小木作修复是以装饰性构件为主。修复时,修复人员脑海中既要有文物的整体结构,也要有手上的巧工细活。
图为木作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进行比赛。

参赛选手在对木作文物进行标记。

纸张书画文物修复
韦荃:纸张书画文物属于有机质文物,病害是综合性的,比如受潮、霉菌、虫害等。修复时首先要弄清楚纸张材质、制造工艺,还要关注病害的发生及程度,才能形成相应的修复保护方案。
图为参赛选手在清洁书画文物。

参赛选手在进行展平工序。
牟  科摄

泥瓦作文物修复
张立方:泥瓦作文物修复首先要了解建筑结构特点,明确需要强化的部位。同时,砖石材料因年代、部位不同,强度差异显著,需根据文物受损的实际情况匹配相应的修复手段和材料。
图为参赛选手在修复泥瓦作文物建筑。

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赛区,参赛选手在打磨砖石。
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

7月3日至6日,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举办。大赛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

本届大赛以“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内容涵盖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文物修复师及考古探掘工6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国近30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19岁。经过激烈角逐,共产生一等奖6名、二等奖24名、三等奖59名。

比赛选手的背后,是万千奋斗在一线的文物修复工作者。他们在枯燥的工作中执着坚守、甘之如饴,用心将破损文物修补复原,让文物焕发新生,更让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重现光彩。

修复文物,基础在“复原”,重点在“存真”。本期视觉版用图片记录比赛精彩瞬间,揭秘文物修复技艺难点,看工匠们如何巧手“复原”。

(本报记者杨雪梅  周飞亚  宋豪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张武军摄  

本版专家点评均为本报记者宋豪新、张武军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7日 08 版)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