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新华网太原7月30日电(记者赵阳)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就业形势严峻。然而,不少高校方面传来的消息却截然相反,一串串数字把就业率撑得虚胖。如何防止就业率注水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教育部近期重申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必须遵照“四不准”原则,使得大学就业率统计更具操作性和约束性。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高校无视政府部门的规定,想方设法钻政策空子,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上打主意,随意拔高就业率。在部分老师的直接干预下,一时间刻假公章、小超市签约、网购假协议……奇招迭出,就业率俨然成了一些高校的数字游戏,这些高校在游戏中赚取声望和利益。
高校乃传道授业解惑之地,是探索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圣殿。但是对照一些高校缺乏诚信,公然教唆学生在就业率上造假的行为,公众有理由认为这些高校患有“人格分裂”症,其所高调标榜的“高素质、好品质”像一把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这种现象是对政府、学生和社会的莫大愚弄,败坏世道人心。
按照国家政策,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将面临减少招生甚至停招的危险,而招生数量与政府教育经费划拨、各种科研立项、教师福利待遇等利益密切相关。“涉及整个学校荣誉”的逻辑,让注水就业率冠以集体利益的美名,这种虚伪与高校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遥相呼应。
要想改善目前这种状况,必须建立第三方跟踪统计制度,将学校从“运动员兼职裁判员”的窠臼中解放出来。完善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估体系,把握好“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的尺度,避免脱离高校实际搞“一刀切”。防止学生被高校逼、高校被主管部门逼、主管部门被决策层逼、决策层被假数据迷糊误导的恶循环,让注水就业率和它的始作俑者趁早一并终结。
(来源:新华网)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