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广州市民政局官网日前公示,广州大学城38条道路拟重新命名,一改过去多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呆板面貌。有受访市民表示欢迎,称原来以方位和数字结合的路名叫人“蒙查查”,不熟悉的人常常会找不到北。
广州大学城道路一直以地理方位命名,如大学城北一路、大学城南一路等,不少群众反映这些名称生硬难辨。为此,广州市民政局将对其中38条道路,以附近高校简称、村名派生、古训典故、诗词等重新命名。新拟名称如“穗石村大街”、“明志街”等,较之旧名,在易识别性和文化蕴涵上确实大有改观。
值得一问的是,这些生硬难辨的道路旧名,当初是以怎样的姿态出现的?如果当时征询过市民尤其是大学城学生的意见,或者直接由他们推选出来,想必不会发生眼下的情况。那么,如果此次新拟名称依然沿袭老办法,不走民意程序,是否就一定不会再出现新的地名“疙瘩”?
地理名称首先是一个指代和识别符号,好懂易记是第一要求,而后方可在历史人文等层面有所兼顾。但须厘清功能次序,不宜为刻意彰显“有文化”,而伤害地名的通俗性和实用性。留心观察一些城市的地名,有的生僻晦涩,有的难记,究其原因,其中不乏与过分追求地名的文化内涵有关。
把起名权更多地下放给普通百姓,就是一种有效途径,也符合法律精神。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相关名称要“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而在一些城市,公园、道路等名称多由政府相关部门关门敲定,甚至个别领导“拍脑袋”说了算。令人欣喜的是,政府的民本意识越来越强,问“名”于众日益成为自觉和惯例。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由居民共同赋予名称的城市道路及其它地名,虽新鲜却无陌生感。因为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和祝福,会衍生为对整个城市的热爱。
(马方)
(来源:广州日报)
![]() |
||
![]() |
![]() ![]() ![]() ![]() ![]() |
![]()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