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奎嶺:人工智能是推動大學深刻變革的強大力量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正深刻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日前,“2025世界大學校長論壇”“2025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在浙江杭州舉行,中外專家學者共探“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的未來”“教育強國與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面對“智能時代,大學何為”“教育強國,高教何為”的時代之問,人民網教育頻道聯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浙江大學共同推出系列訪談,聚焦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人才培養與大學使命等話題,邀請大學書記校長暢談思考,凝聚共識。
“面對AI技術帶來的時代變革,大學必須主動思考未來走向,重新構想教育、科研和管理的模式。”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在近日舉辦的2025世界大學校長論壇期間接受訪談時說。
“有人認為AI只是一個提升效率的工具,但在我看來,人工智能不僅是‘工具的革命’,更是‘革命的工具’。”丁奎嶺說,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塑教育的形態,需要推動“人類智慧(HI)+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合。去年,上海交大已創建“AI+教育教學”行動計劃,將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教學、實踐和管理之中。
丁奎嶺認為,在AI時代,教師的角色不僅不會被替代,反而愈發重要。如果僅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人們將低估教師角色的重要性。教師的同理心、情緒支持以及對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激發,是AI無法取代的。“上海交大正著力加強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創新性,將教師從授課者轉變為引路人,培養更多堪當時代重任的拔尖人才。”
“AI正在打開科技創新的邊界,包括打開學科的邊界、打開理論與實驗的邊界、打開科研與產業的邊界。”談及科研,丁奎嶺說,“當前跨學科研究常面臨專家資源不足的挑戰,而AI已經展現出掌握跨學科專業技能的潛力,能夠彌補這一缺口。同時,AI也能有效彌合理論模型與復雜現實現象之間的維度差距。我相信,將AI與計算機科學引入化學、生命科學乃至機器人領域,將極大助力解決前沿科學難題。”
丁奎嶺進一步介紹了上海交大在推動AI賦能方面的系統性戰略。他介紹,學校制定“AI十條”發展戰略,聚焦人工智能學科躍升、AI For Science種子計劃、AI專項行動、智慧文科建設提升、AI For Engineering等。算力是AI發展的基礎,他特別提到,學校剛建成了智算平台“致遠一號”,高效支撐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為師生提供AI應用服務,覆蓋科研訓練、教學實訓、課程實驗全鏈條。此外,學校還設有專業的計算服務團隊,並通過“計算+X”的新范式驅動科研創新。近五年,學校80余款自研科學計算軟件在“交我算”上高效運轉,助力產生多項世界級科研成果。
在管理方面,上海交大正致力於打造智能校園。丁奎嶺介紹,學校建立線上教學 Canvas系統,2024年訪問量超1億次,日均在線1.7萬+人,視頻課程超26萬課時/年。“ AI助教”覆蓋理、工、文、醫科的220門課程、服務2.4萬名學生。自主研發的“交我辦”APP實現辦事線上化,已服務17萬教職工、學生和家長。
此外,丁奎嶺指出,上海交大的研究團隊和計算團隊發揮工程裝備與人工智能的優勢,共同建立了全球唯一的深淵生物大數據庫,研究鑒定出超過7000種深淵原核微生物,其中90%為未報道新物種。“我們建立‘深海採樣-基因測序-數據分析-實驗室驗証’的全鏈條科研模式,充分體現學校在海洋科學與裝備、生命科學、人工智能領域的強強交叉融合優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