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第三届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周举办

彩云之南 乐声飞扬

2025年11月11日09:0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在富宁县牙牌村开展坡芽歌书调研活动。
  主办方供图

  闭幕式演出现场。
  主办方供图

  本报电(曹晶)日前,第三届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周在云南省举办。该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以“交流互鉴、共谱华章”为主线,在昆明市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市、丘北县、富宁县联动开展。活动通过“专场演出+学术研讨+美育实践+田野采风”的多元形式,让民族音乐的千年音韵响彻云岭大地,带来一场民族音乐展示、学术交流讨论、文化传承发展的盛宴。

  云南素有“歌舞海洋”“音乐富矿”的美誉。在云岭大地上,各民族同胞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声乐艺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器乐文化,呈现出“一山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的生动景象。

  第三届中国民族音乐传承周不仅展现了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更注重创新与发展。

  开幕式音乐会上,《云之际》《几时》《耍龙调》等多部新创作品进行首演,这些作品在保留民族音乐基因的同时,拓展了传统音乐的表现维度,探索着民族音乐的更多可能。

  中央音乐学院艺境室内乐团与云南文山坡芽歌书合唱团合作的合唱曲目《几时》,取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坡芽歌书”。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家周娟从“坡芽歌书”中撷取29句精华,在保留了壮语原声古朴韵味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实现一场生动的音乐对话。

  同样取材于“坡芽歌书”的民族室内乐《云之际》,青年作曲家李陆源则对云南民间音乐的“生活性”印象深刻。“那些旋律往往不是为了表演而唱,而是生活里自然而然的表达,可能是放牛、劳作,或是呼唤的声音。”他认为,这种将音乐当作“生活方式”的状态,是极为珍贵的音乐活动。

  传承周活动期间,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在云南多地开展了类型丰富的音乐活动。在昆明市明通小学,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的优秀学生邹州带来了专题讲座。她结合实物演示,讲解古筝的历史文化、基本构造与演奏技法,并进行经典名曲片段示范演奏;在丘北县锦屏镇中心小学,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以边演边教边学的形式,把专业指导、互动交流融合在节目表演中,从作品的音准、节奏到情感表达逐句雕琢,与孩子们进行交流。

  同时,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们还深入富宁县牙牌村开展“情寻坡芽觅真音”调研交流研讨。他们将课堂设在田野,切身感受民族音乐扎根生活的原生态魅力,也为自己创作汲取了养分。专家学者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乡土文化能人面对面深入交流,探讨民族音乐的活态传承与未来发展。

  “我特别喜欢苗族的芦笙舞,律动感强,非常带劲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学生奂振楠说,这次活动让他体会到民族歌调的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灵感。

(责编:李昉、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