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傳統文化進課表 培養小小傳承人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日前,四川成都2025年“蜀戲新韻”系列慕課視頻正式上線。舞台上,名家大師與小小傳承人同台展演,傳統戲曲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是成都“傳統文化進校園”火熱圖景的一角。
走進成都市青羊區同輝(國際)學校川劇文化藝術長廊,劇照、服飾等映入眼帘,傳統戲曲的魅力讓這裡成了學生們的“文化打卡點”。
在教學樓中庭的星輝廳,音樂老師李佳星正專注地指導戲曲社團的孩子們排練《九天開出一成都》片段。孩子們動作舒展,表情大方,舉手投足間自信流轉。
“同齡人之間的傳播往往最有效,一個孩子的精彩表演,能激起一大片孩子的向往。”音樂教研組組長鮮佳彤介紹,學校在開學典禮、入隊儀式等重要場合設置戲曲展演環節,讓小小傳承人帶動更多同學。
據了解,該校自2017年啟動戲曲進校園以來,系統培養“小戲迷”“小傳人”。如今,學校創排的《九天開出一成都》等榮獲中國少兒戲曲最高獎“小梅花”獎。此外,《詩韻川音》獲央視《看我72變》周冠軍,《金山寺》在“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戲劇展示中獲獎。
傳統文化的浸潤遠不止於戲曲。同輝學校的陶藝工作坊內,陳列著學生依據蘇軾《赤壁賦》意境制作的扁舟模型﹔樓頂“童城本草園”中,六年級學生種植的中草藥已經發芽﹔校木藝室,學生們可以親手拆解組裝,領略中國傳統建筑榫卯結構的智慧。
“我們系統地將這些傳統文化課程納入課表,不是單純為了技藝傳授,更是一種文化浸潤,這本質上是一堂大思政課。”該校副校長周麗莉說,“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所獲得的感悟與積累,會讓文化自信自然而然地從心底散發。”
同輝學校的實踐,是青羊區乃至成都市大力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精彩縮影。在此框架下,各校百花齊放,泡桐樹小學的孩子們曾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向世界展示川劇變臉、東城根街小學的孩子們在“蜀戲新韻”慕課舞台上自信演繹、康河小學推行“川劇入心”與多種非遺藝術深度融合。各校還開發了《萬春剪紙·教學講義》《川劇繪畫》等一系列校本教材,並通過學科融合,讓戲曲知識滲透到語文、體育等課堂之中。
據悉,成都校園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展現出從點到面、深度融合、走向國際的態勢,后續將更深入地利用場館資源,加強學科聯結,並探索運用人工智能等智能化傳播手段,持續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覆蓋面。
(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