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在“移動課堂”裡涵養匠心

——來自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的思政課實踐

2025年10月16日08:27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在“移動課堂”裡涵養匠心

“在工作中不要怕受累,不要怕失敗,失敗后的再創造才是新的起點。”日前,在山東港口青島港75號泊位現場,“人民工匠”許振超為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振超班”的學生講授工匠精神的價值與意義。

開設企業家講堂、聘請大國工匠實踐教學、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展演……這些舉措,都是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以“大思政課”建設為核心所做出的創新實踐。

“職業院校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人才,但在實際工作中,高職院校思政課往往面臨特色不突出、理論與實踐融合不夠等問題。”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秦青鬆介紹,學院通過“移動課堂”引領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國家發展、感受時代變遷、了解人民需求,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學校構建了‘微體驗+大實踐’的實踐教學模式。”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鄭萍萍介紹,所謂“微體驗”,就是從第一學期開始至畢業,學生可結合自身情況,通過個體或團隊形式參與各類實踐活動。目前,該學院已推出紅色家書誦讀、勞模精神演講、模擬法庭等活動。“大實踐”項目則依托學校思政必修課程展開,是必選項目,採用課前布置任務、課中指導反饋、課后總結展示的模式。

同時,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將思政課“搬”進企業,有效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技術創新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車間裡的一次次技術攻關,更是我們青年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在青島特銳德股份公司中國新能源生態科技館,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呂秀俠在一台兆瓦級智能群充系統前,為同學們講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意義。

此外,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還大力拓展校外實踐基地,與青島市黨史紀念館、沐官島社區等16家單位簽訂合作協議,實踐內容涵蓋法治教育、紅色文化、勞模精神、社區服務等多個領域。

通過“移動課堂”,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拓寬了思政教育的空間與場景,形成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學生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屢屢獲獎,一批批技能精湛、品德高尚的畢業生成為青島打造“工匠之城”的核心力量。

(記者 劉艷杰)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