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揭掉“差班”“差生”標簽,強化個性化教育

2025年10月14日08:54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揭掉“差班”“差生”標簽,強化個性化教育

創新人才的核心特征在於其思維的創新性,而創新思維具有新穎性、獨特性和發散性等基本特征。創新人才培養不能依靠生產線式的培養模式,而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開展個性化教育。

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個性發展本質上是一種差異性的發展。學生獲得良好的個性發展,對創新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基礎教育學校受應試傾向影響,片面強調學生考試分數的“唯分數論”等問題依然存在。同時,由於優質教育資源及師資分配不均衡,學校教育還存在根據考試分數篩選排名靠前學生、進行單獨分班或分層編班的情況,忽視了“陽光分班”“陽光招生”等有利於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措施。根本而言,以考試分數為導向的教育更關注外在激勵,激發的是學生學習的外在動機,而忽視了學生的內在需求,不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當考試分數成為衡量學生發展的核心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時,創新人才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當前,重視學生差異化發展和多樣化評價一再被強調,但卻因諸多現實因素而難以全面落實,中小學人才培養中仍存在課程、教學、評價等環節模式單一問題。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大規模、單一化的知識背誦和考試分數導向之下很容易被逐漸消磨,這不利於開展差異化教育教學活動,根本上違背了因材施教原則。

隨著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如何基於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創新人才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命題。針對學校招生,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2025)的通知》明確提出,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要求數學、科技類等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實驗項目要堅決不掐尖、重培養,原則上不得與小學、初中招生入學挂鉤。從教育機制上看,學校教育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提倡並鼓勵學生差異化發展、形成特色,進而培養多樣化、多層次的創新人才。

對學生予以個性化教育指導

學生獲得良好的個性發展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強調學生個性發展,與當前學校教育注重全面發展並不矛盾。學校教育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展潛能,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與指導,明確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目標,關注每個學生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素質特征。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在政策層面,應完善管理制度,優化教育體系。當前學校教育及考試招生機制與提倡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仍存在沖突之處。為了更好地發揮教育職能,更公平合理地培養和篩選人才,教育主管部門要不斷鞏固和完善個性發展教育理念及政策,促進個性化教育教學制度有效落實,鼓勵學校採取差異化或個性化的培養措施。事實上,我國教育政策特別強調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比如,針對學生入學分班問題,制定“陽光分班”管理制度,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政策保障﹔針對“偏科”學生,建立更適合其發展的專業化教學體系及升學機制,以幫助其開發潛能和發揮優勢,保障其升學和深造機會。這些都有助於打破應試教育的束縛,培養富有個性的創新人才。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需要進一步優化教育理念,在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提升大學和中小學校人才培養水平,努力建成更優質的教育體系,以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有力保障。

在學校層面,應積極開展個性化教育教學。學校教育要充分認識到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努力擺脫以考試分數為導向、過分注重各科分數的誤區。積極採取多樣化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避免過度重視分數而使學生失去個性特色、成為模式化的“產品”。根本而言,“陽光分班”是對應試教育說“不”,讓每個學生都沐浴在素質教育的陽光之下。

學校教育要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積極開展個性化教育教學活動。比如,幫助學生設計個性化的生涯規劃、對學生心理發展與行為問題提供專門的評價和引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和學習內容等,這都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教師層面,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對學生具有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日常教學中,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接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比如,在“陽光分班”制度之下,教師更容易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得到關照,可以運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策略,避免採取“一刀切”式的教學方法。優質教師資源不會向所謂的“重點班”傾斜,從而給班級和學生貼上“差班”和“差生”的標簽。為了有效落實“陽光分班”,教師應積極了解每個學生的發展特點,掌握每個學生的發展優勢和薄弱環節,基於因材施教原則對待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充分的個性發展和素質提升。

事實上,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其個性品質在發展水平、發展類型和發展時間等維度上都存在差異。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發展水平的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在現有發展水平上有所提升。就發展類型而言,學生的個性傾向會表現出不同類型,比如對不同學科或領域有不同偏好。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展類型,積極引導並不斷加以改善。此外,個性差異還表現在發展時間維度上,比如有的學生心智顯露較早,而有的學生心智表現較晚。這並不意味著學生本身有優劣之分。教師要用獨特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蘊含著發展潛能,都能夠擁有符合其自身特點的發展前途,對學生予以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指導。

(作者:姚計海,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