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特崗教師:農村教育戰線上的“筑夢人”

2025年09月11日08:45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光明論壇】特崗教師:農村教育戰線上的“筑夢人”

在第四十一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特崗教師代表回信指出:“希望你們繼續堅守教育初心,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用心用情呵護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努力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貢獻。”這份殷切囑托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特崗教師的關懷,更彰顯了黨中央對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再一次將“特崗教師”這個特殊的教師群體拉進公眾視野,讓公眾進一步正視教育強國建設中“特崗教師”這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特崗教師是一群活躍在中國廣袤的中西部農村地區教育戰線上的“筑夢人”。他們如同教育的使者,從城市走向鄉村,從高校走進中小學課堂,用知識與熱情點亮了無數農村孩子的未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簡稱“特崗計劃”)始於2006年,由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農村學校任教。實施20年來,已累計選聘118萬名高校畢業生,奔赴中西部22個省份、1000多個縣的3萬多所農村學校。特崗計劃是國家建強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縮小城鄉教育鴻溝、促進教育公平的戰略抉擇,書寫了中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壯麗篇章。

特崗計劃歷時長、投入多、力度大、輻射廣,有效縮小了中西部地區城鄉教育差距,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其政策覆蓋范圍逐年擴大,由2006年的14個省份(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擴大到2025年的22個省份。招聘崗位設置不斷優化調整,有針對性適應中西部農村學校發展需求。比如,從2014年開始,“特崗計劃”明確提出“加強體音美、外語、信息技術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的補充”,2021年在此基礎上增加思想政治這一學科,2022年則進一步增加了科學、勞動、心理健康、特殊教育四門學科。崗位設置調整緊跟鄉村學校發展實際需求,所折射的正是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指向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18萬名特崗教師不僅是數字的累加,更是118萬個教育火種的播撒。他們為農村學校帶去的不僅是語文、數學、英語等主干課程的教學,更帶來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許多特崗教師成為學校第一個會使用多媒體教學、第一個開設興趣小組、第一個帶領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老師。這激活了農村教育的生態,使農村孩子能夠享受到更為優質的教育。

特崗計劃創新了農村學校教師的補充機制,構建了人才向農村流動的通道,在較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村學校師資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兩個突出問題。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存在年齡老化、知識結構陳舊、流動性大、流失率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教育質量和育人質量的提升。特崗計劃通過“中央搭台、地方唱戲”的方式,既減輕了地方壓力,又保証了教師待遇。許多服務期滿的特崗教師選擇留在當地,成為農村教育的骨干力量。這種“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機制,在數量、質量、結構多維度上為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在學齡人口新變化和教育強國建設的背景下,特崗計劃政策還有進一步完善和創新的空間。應進一步錨定教育強國建設的目標和進程,優化學科結構,夯實立德樹人的師資根基,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健全更科學的人才遴選機制,不僅看重學歷背景,更要重視從教意願、適應能力,還要兼顧學科結構。強化崗前培訓和在職指導,幫助特崗教師更快更好地適應農村教育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完善特崗教師職業發展通道,讓特崗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推動特崗計劃與地方教育發展規劃深度融合,使其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展望未來,特崗計劃必將在教育強國建設的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將繼續書寫中國教育史上最動人的篇章——用教育的力量,讓每一塊土地都成為夢想開花的地方,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作者:郝保偉,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師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