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大力提升育人能力 不斷改善教師待遇


5日,教育部舉行“教育大會一年間·教改進行時”發布會,介紹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共同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的進展成效。
“一年來,我們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一年來,我們從嚴從實建設師德師風。一年來,我們大力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一年來,我們統籌優化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俞偉躍用四句話概括了一年來的工作。
據介紹,為大力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教育部及相關部門開展了教師教育創新機制改革試點,探索適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教師教育院校新布局,適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教師培養層次新結構,適應科學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師教育專業與課程新體系,適應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挑戰的數字化賦能教師培養新模式,適應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提升的教師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新平台。
具體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優化培養體系。今年首批“國優計劃”畢業生走上中小學教師崗位。部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從本科提升到研究生層次。中西部也迎來了近萬名“優師計劃”首屆畢業生。二是建強師范院校。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下啟動“教師教育能力提升工程”﹔在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支持下,一批欠發達地區的師范院校辦學層次實現躍升。三是推進精准培訓。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優化“國培計劃”,重點開展思政、音體美勞、科學教育等教師培訓,緊缺薄弱學科教師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會同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開展科學教師專項培訓等。四是強化數智賦能。啟動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數字素養研修活動,舉辦“全國人工智能校長局長專題培訓班”,建設了一批名師名校長線上工作室。這一年來,廣大教師在“機制創新、體系升級”的變革中,踔厲奮發,追求卓越,實現育人能力與綜合素質雙提升。
俞偉躍還介紹了教育部及相關部門為鞏固提升教師待遇保障開展的工作。一是保障工資待遇。持續鞏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政策成果。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加強鄉村教師住房保障,首次構建“配租+配售”相結合的鄉村教師住房保障體系。二是提供惠師服務。首次在國家層面圍繞醫療、交通、消費、旅游等出台尊師惠師政策,連續推出兩期“尊師惠師公益行動”,上線“AI教師心理陪伴”。三是切實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建立教育系統發文與教師減負一致性評估審核制度,開展社會事務進校園專項整治,實施白名單管理,堅決遏制無關事務進校園。四是保障教師合法權益。健全權益保障機制,及時澄清涉師不實舉報,會同公安部嚴厲打擊詆毀、污名教師等違法行為,維護教師良好形象。(記者靳曉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